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極品兵王在唐朝 - 第四十九章 打仗燒錢,生財有道

第四十九章 打仗燒錢,生財有道[第2頁/共4頁]

聽許青大談誇姣遠景,他入股一萬兩黃金、燕王入股七千兩黃金、董遠山與汪俊各入股六千兩黃金,眾販子熱血沸騰,感覺掙大錢的機遇來了,不容錯過,紛繁入股。上百個小股東共籌集超越五萬兩黃金。

短短五天許青和燕王就招募到兩萬多退伍甲士,此中插手過大唐遠征前高句麗和前百濟的戰役的退伍甲士約占三分之一。

燕王對許青的話深覺得然,問道:“你籌算如何應對新羅的崛起?”

許青拋出另一項更加誘人的生財之道,就是發行銀票,殖民打算投資入股的錢全數存進平和錢莊,同時算平和錢莊的股分。然後吸引販子利用銀票。銀鏢有燕王、許青、董遠山和汪俊四位在範陽申明顯赫的人物結合包管,信賴必然能推行,銀票照顧便利,能節流運輸本錢,減少黃金、白銀與銅錢之間兌換的手續費,利用遠景非常遍及。

開荒屯田的移民要等來年春季再招,現在是夏季,不長莊稼,移民去了朝鮮冇事乾。

董遠山一看這個冇甚麼風險,無益可圖,情願將出資入股的份額增加到三千兩黃金。燕王勸董遠山對半子風雅點,增加到六千兩黃金,與汪俊一樣。礙於燕王的顏麵,董遠山將投資入股額增加到六千兩黃金。

許青的燕山基地對外的晃子就是一個養馬場,養了上萬匹馬,許青用大唐貿易公司的錢買下來,既無益於殖民打算,又能賺一筆。

由此可見高句麗氣力的強大,是漢族政權的親信之患,統統有抱負有抱負,又有才氣的漢族政權的天子都想打下高句麗,將高句麗歸入本身的統治。高句麗隻是曾經的朝鮮半島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中的一個國度,氣力尚且如此強大,若新羅兼併大唐已歸入版圖,但是隻實施了幾年的軍事和行政統領,兵變嚴峻就撤退的高句麗和百濟地區,那麼新羅必然能對大唐構成威脅,範陽與遼東首當其衝。

許青道:“我說過了,殖民朝鮮。大唐五年前毀滅了高句麗,更早的時候毀滅了百濟,將這兩個小國正式歸入大唐的版圖,設安東都護府,設置州縣,統計戶口田畝,對原高句麗和百濟地區行駛軍事和行政統領。固然比來安東都護府遷到遼東,鎮守原高句麗和百濟的唐軍也撤出,但是在名義上高句麗和百濟仍然是大唐的地盤,就連實際節製原高句麗和百濟的新羅都不敢否定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