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章】 蕭家美食[第1頁/共4頁]
現在的‘蕭家美食’已經構成了包含火腿、臘肉、臘腸、臘排骨、熏兔、熏鴨、燻雞、熏魚以及其他肉成品在內的產品線,相稱豐富。
能夠預感的是,跟著時候的推移,‘蕭家美食’將會成為鏡湖體係又一個傑出品牌,為蕭家帶來钜額財產。
“說實話,如果全數以機器大範圍出產,我們隨時能夠把產量晉升到每天100噸乃至更多,但是這並分歧適我們的品牌計謀,也違背了祖訓!”蕭風把壽大山帶到彆的一間熏兔的木房前,說道:“我們鏡湖體係的產品定位為‘綠色、天然’的高階市場,儘能夠保持手工製作和傳統工藝是非常需求的!”
從某種程度來看,‘蕭家美食’的發賣額已經達到了蕭家農場的一半擺佈,這此中無疑凸顯了深加工財產的龐大利潤。
‘蕭傢俬房菜館’就不必說了,蕭風擔憂它作為貿易機構呈現在記載片裡,給觀眾帶來不良的影響,是以把攝製組的目光集合到火腿和各種肉成品的製作上。
蕭軍和蕭劍已經決定,進步擴大肉成品工坊的產量,爭奪在2011年做到淺顯肉成品均勻日產量達到100噸,高階產品10噸的範圍。畢竟,跟著鏡湖乳業和蕭家農場產量的不竭晉升,蕭家美食所登岸的超市數量也會隨之增加,產量跟不上去就白白華侈商機了。
對於外界的熱議,蕭風倒也冇故意機去管太多,他現在除了要措置婚禮籌辦的相做事件以外,還得充當壽大山的領導,向他先容蕭家的各種美食奧妙。
實在,在壽大山親身帶隊來到銀杏村之前的三個月,《舌尖上的中原》節目就已經有一支拍攝小組常駐在這裡,拍攝一些自在特彆季候才氣呈現的畫麵,比如鬆茸的彙集等等。
即便如此,這些肉成品每天一噸的市場投放量根基上都是供不該求,常常是一上架就被搶購一空。
因為蕭家的各種肉成品已經跟從蕭家農場、鏡湖乳業的擴大腳步順利地入駐了海州、北平、滇南和華南的諸多超市,每天的銷量急劇上升,僅靠蕭家幾小我的製作已經遠遠冇法滿足市場的需求。
以臘腸為例,蕭家所選用的質料都是當天現宰的上等新奇前腿肉,顛末秘料醃製後灌裝,而其他品牌的臘腸一定能夠和蕭家如許下重本!
這些肉成品都是蕭家選用了豬場最好的肉品,顛末蕭家祕製工藝製作的頂級產品,作為蕭家美食的招牌。現在,這些頂級肉成品在各大超市和‘銀杏特產’的均勻售價為160RMB/公斤,遠比蕭家淺顯肉成品100RMB/公斤的售價要高很多。
…… ……
自從節目攝製組進駐銀杏村以後,大量媒體記者的不竭報導以及旅客們的順手爆料,使得銀杏村的著名度再一次晉升,公眾們都在獵奇這個小小的村莊為何有如此魅力,讓央視把大型記載片的拍攝放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