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是非與對錯(下)[第1頁/共3頁]
李舒崇冇有想到,隨便碰到一名老農,卻能一起暢談家國天下。不知不覺中,兩人來到了半山腰處,在古道的一個拐彎處,李舒崇看到了一塊形似金雞的巨石,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金雞石?
陳氏家屬傳到厥後,呈現了一個超越唐宋兩朝,號稱“天下第一家”的江州“義門陳氏”。從唐玄宗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陳旺在江州義門安家落戶到宋仁宗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奉旨分炊,義門陳氏建莊合炊累計用時332年,聚居15代不分炊,總人丁3978人不分灶,是天下上人丁最多、範圍最大的家庭。厥後,宋仁宗擔憂其家屬過於龐大不便統治,纔將義門陳氏分紅291支,分離到天下16個省72個郡,因而有了“天下陳氏出義門“之說。舉個例子申明一下,據考據,我黨聞名的陳芸、陳毅、陳賡,百姓黨元老陳立夫、陳果夫、陳誠,初期聞名帶領人陳獨秀等人,都是江州義門陳氏闡發到各地支派的後代。
聽完丁老夫的家屬故事和傳承汗青,李舒崇唏噓不已。這真是一個傳承了兩千多年的龐大師族啊,據統計,天下姓陳的人有7000萬,光是義門陳氏的先人就占了4000多萬。李舒崇不由問道:”義門陳氏遍及天下,如許的一個家屬到底是如何傳承下來的呢?必定有甚麼特彆的法門吧?“
隻見這塊巨石高約四米擺佈,聳峙在石林當中格外顯眼,形似一隻被劈掉了嘴尖的母雞,四周有很多圓滾滾的稍小一些的石塊,就像依偎在母雞身邊的一群小雞,好天然的一幅母雞哺雛雞的丹青。
當時,除了陳友諒罹難以外,次子陳理也兵敗後落水,在安徽安慶宿鬆縣小孤山江麵上被人救起,厥後入贅到隻要一個女兒的大善人丁員孃家,為遁藏朱元璋對“義門陳氏”的追殺,他改姓了丁。他生養二子,次子丁良卿遷往安慶懷寧,厥後子孫繁衍,被尊為懷寧縣丁氏一世祖,實則為義門陳氏陳友諒先人,東漢陳實的五十五代孫。
對於李舒崇的打趣,丁老夫並冇有在乎,相反,他非常當真地說道:“我過來找你,就是專門來請你去我家做客的。叨教,你是書院派的正式傳人嗎?”
到了元朝末年,陳友諒與朱元璋大戰鄱陽湖兵敗後,義門陳氏遭到連累,朱元璋為抨擊,派兵進駐陳友“義門陳氏”古裡,停止了洗劫,不但故居遭毀,人也被貶為“丐戶”放逐。導致陳氏後嗣紛繁移居外洋。
約好他日再去登門拜訪後,李舒崇告彆了健談的丁老夫,直奔旅遊區辦理處。
李舒崇最體貼的不是一起的風景,而是這片景區的辦理機構。丁老夫又指向了山路拐彎的處所,就在間隔“青山浮白雪”不遠的處所,樹林之間有一片比較開闊的山地,幾棟紅牆綠瓦的屋子若隱若現,這就是旅遊區的辦理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