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當年狀元郎[第1頁/共3頁]
侍劍道:“帥是帥,隻可惜是一個瘋子。”
一行人也不敢再逗留,倉促結帳,逃也似的分開此地。
白衣人微微一笑,手放到桌上,悄悄彈得幾下,隨即停下,目視其手。
諸女為他目光所指導,都看向他的手,見到的倒是一個薑字,心中均是一陣嚴峻,曉得行藏已被此人看破,這個薑字,必定是指薑盟主,暗中奉告她們,他已經猜出她們是薑盟主的人。
官員們因而滿嘴恭維,獎飾大師如何賢明,如何廉潔,如何明月高懸,如何燭照萬裡,是為國之棟梁,有此好官,乃社稷之福,百姓之幸,千古可貴一見等等等等。正說得熱烈,時狀元忽道:“實在今天下官前來,並非不帶賀禮,不過賀禮實在是太薄,拿不脫手。”
白雪道:“奴家鄙人,隻曉得便是江湖中人,這仁義禮智信,也是不成不守的。”
李大師道:“有就行了,禮不在多,有一份情意就夠了。”
當時,一個大臣實在忍不住了,說道:“傳聞時大人這回為大師籌辦了一份特彆的賀禮,不曉得特彆在那裡?”
壽宴不歡而散,不幾天,有多名大臣向朝廷奏本,同參時狀元。幸有沈父等幾個大臣,冒死上奏,懇請開恩,皇恩浩大,好歹免了極刑,撤職為民,撤除功名,逐出京師,永不任命。
隨後不久,李大師六十大壽,大擺筵席,壽筵之日,大師府熱烈非常,朝中大臣,無不籌辦厚禮,就連沈父,也難以免俗,卻恰好有那麼一人,甚麼東西也冇帶,空空兩手前來白吃白喝。世人看在眼裡,恨在心上,但他恰幸虧世人的諦視下,悠然自飲,滿不在乎。
這禮品固然簡樸,但是他是前科狀元,又是青年才俊,禮以人貴,也算不錯,李大師倒也歡樂,命人取了文房四寶,時狀元一氣嗬成,當場賦詩一首,天然,便是那首厥後被朝廷禁傳的打油詩:“大臣紛繁獻禮忙,大師壽宴甫開張。聽得如潮賀詞妙,取自春秋第幾章。”
沈丹墨悄悄佩服,原想白雪麵對這類聘請,怕難以找到藉口推讓,冇想到她這一句知書識禮,把“禮”往這一抬,以“男女授受不親”的常例,這位時相公當無話可說。
白雪沉吟之際,白衣人道:“民族危難,有所必為。苦海無邊,轉頭是岸。”眼睛不經意的看向其他女子,在沈丹墨臉上稍作逗留,微微點頭複又點頭,輕歎一聲道:“冤孽冤孽,公然是射中必定,劫數難逃。”他莫名其妙的說這話時,目視遠方,如有所思。隨即神采略帶落寞,拱一拱手,便即退開,帶著諸豪傑一起分開酒樓。
諸女皆聽得莫名其妙,隻要沈丹墨怔了一怔:這詩怎地聽著耳熟?死力想在那裡打仗過這詩,火急之間,卻如何也想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