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甲午之華夏新史 - 第七十二章 後勤問題

第七十二章 後勤問題[第1頁/共3頁]

“我想問中間一個題目,中間以為,北洋陸軍最大的缺點是甚麼?”徐傑謙善的問道。

“另有更關頭的題目,第一,如果一個疆場上有多支軍隊的話,各支軍隊的補給都是獨立的,這就形成了補給體係的混亂。第二,北洋難以征集充足多的官方力量去為軍隊供應後勤保障。並且貧乏一個兼顧機構來調和劑個後勤補給。”徐傑彌補道。

在汗青上盛軍,奉軍軍資依托駐地籌措,得不到國度後勤體係的補給。各軍隊補給之間不相互佈施。冇法征集到充足的民船進交運輸,這統統都統統都使得在平壤苦戰的清軍後勤崩潰,而這些東西,都需求徐傑一一處理。

如果說僅從邱鳳池的記錄是一家之言的話。日軍的記錄更能申明題目,平壤會戰結束後,日軍緝獲75MM行營炮18門,炮彈516發。2磅炮13門,炮彈209發。而加特林構造炮是4門,僅僅117發的備彈,還不敷4門炮打2分鐘的!!

“北洋陸軍,不,全部清國的陸軍補給實在是太糟糕了。李大人的軍隊後勤補給完整依靠駐地停止籌措。在後勤線上冇有設置兵站為火線運送給養,並且軍隊中底子就冇有補給單位體例,如許一旦打起來,後勤補給將非常的衰弱。”說到這裡,漢納根不有的搖了點頭說道。

如此低的彈藥量對戰役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和糧食題目比起來,彈藥題目僅僅是一個小題目。據質料顯現,為了支撐平壤會戰中清軍,北洋前後為其籌辦了7000石軍糧。但是因為各種啟事,冇有一粒米運到了陣前,萬般無法之下,1萬多清軍隻能本身籌集糧食,但是糧食哪來?要曉得,當時平壤也隻要2萬多人。按照日本最後的緝獲統計,日軍一共緝獲糧食以下:大米2600石,稻米(還冇脫殼)302石,大麥4石,粟米817石,小麥317石,玉米102石。這些東西按一石和50斤來計算。這些糧食約莫為20萬斤,而以平壤城有1萬5的清軍來計算,勉強還能支撐10天擺佈,並且需求重視的是,這些數據是平壤戰役期間緝獲的,在15日夜清軍撤退時,糧食題目會更加糟糕。以是用彈儘糧絕來描述平壤清軍的處境,一點也不過分!(以上質料來源於陳悅編寫的《淹冇的甲午》)

“漢納根先生,非常感激您的到來。為了表示我對您的敬意,這支1889年版禮品手槍請您笑納。”已經想通的徐傑回身從櫥櫃中取出一個禮品盒子遞到了漢納根手中。

當年徐傑在翻閱史料的時候查到了以下幾組數據,出處是掌管盛軍軍器給養的邱鳳池供應的,當年,駐紮平壤的盛軍一共接管了以下的軍器,75MM炮1200發,2磅炮1200發,加特林構造炮50000發,槍彈50萬發。而這些庫存彈藥在顛末15日苦戰後還剩多少呢?75MM炮350發,2磅炮300發,槍彈10萬發,而加特林構造炮則是0!而15日的戰役耗損呢?槍彈75萬發,炮彈2800發(注加特林算速射炮,其彈藥耗損不算炮彈)即便考慮到盛軍解纜時5000名步兵,每名步兵照顧的150槍彈,20門火炮每門照顧50發炮彈。在顛末15日苦戰後,全軍彈藥隻剩槍彈50萬發和600發炮彈。也就是說,剩下的物質連一天也不敷用,不撤,如何辦??(比擬較而言,日軍在平壤戰役中耗損炮彈2800發,槍彈28萬發。當然了日軍炮彈耗損首要以75級彆的野炮和山炮為主,槍彈耗損確切比清軍少很多。說清軍亂放槍也是有根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