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奧匈和土耳其[第1頁/共4頁]
倒不是說德國陸軍打擊兵力不敷,而是說為了節製一個比三個法國麵積都要大的國度需求大量的兵力來保持占據區次序,同時還需求大量的人力包管後勤供應。僅僅從這一點來看,德國人想繞開土耳其就是不成能的。天上不會掉餡餅,同理,土耳其人也絕對不會白白給德國人打工。既然如許。兩邊之間的還價還價就是不成製止的了。
不過現在環境產生了些許竄改。因為不管是奧天時還是匈牙利都遭到了能源完善的影響,同時經曆過1戰和意大利戰役後,他們對同盟國的戰役力自覺自傲。以為跟在德國前麵停止戰役,固然過程能夠盤曲一些,但是終究會取得勝利。而從彆的一方麵他們也低穀了協約國的力量,在他們看來,協約國不過是外強中乾,固然他們占有紙麵上的上風,不過在實際表示上,除了英國陸軍和中原那支精銳軍隊外,美法兩國隻能用乏善可陳來描述。以是費迪南並不害怕即將到來的戰役!
如果說德國公海艦隊的南下讓協約國感遭到的是驚駭和龐大的壓力的話,那麼對於同盟國來講則是一個奮發民氣的動靜,不管是奧匈帝國還是土耳其帝都城對公海艦隊南下抱以十二分的支撐。此次行動是一個信號,一個預示著印度洋攻略即將拉開序幕的信號。軍事聯盟的目標不過有兩個,一個是抵抗內部的軍事威脅,而彆的一個目標則是打劫。現在朝同盟國的重心明顯是後者。
既然還價還價,那麼兩邊就必須曉得本身的核心好處是甚麼。德國人的核心好處不過是兩點,一個是伊朗首要的計謀地理位置。特彆是靠近波斯灣一帶地區的節製權。而彆的一點則是伊朗的石油。這兩點構成了將來德國打擊南亞的首要計謀基石。乃至於德國還籌算在本來伊朗的石油產業體繫上建立一個較為完美的石化產業體係,這此中包含高標號汽油的出產、柴油和中低品格光滑油的出產。分解橡膠等等。這將極大的減輕德國軍隊的後勤壓力。至於說將全部國度歸入到本身的節製當中,德國人臨時冇有這個設法。畢竟在打算中,伊朗起首要作為基地而不是殖民地。
和德國不一樣,威廉二世在德意誌帝國中享有最高的權力。而費迪南在奧匈帝國中的權威能夠就要大一些扣頭了,再加上奧匈帝國事一個二元帝國,本身內部的奧天時人和匈牙利人就會因為各種題目爭論不休,這也是為何這個國度具有廣袤的國土、龐大的人丁基數卻仍然冇有生長到和法德比肩的程度。
遵循費迪南的設法,奧匈帝國必須獲得伊朗三成擺佈的石油收益和起碼25%的石油安排權,隻要如許,再加上彆的的油田以後,才氣充分支撐奧匈帝海內部的耗損。要曉得現在的奧匈帝國可比1戰前大很多。而跟著汽車、飛機和燃油輪船的激增,帝國的能源需求缺口太大,不但影響了軍事力量的增加,同時也對經濟生長形成了龐大的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