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傳臚大典[第2頁/共3頁]

王翰池思考再三,畢竟還是畫了圈。

傳臚大典開端。

眾讀卷官皆為朝中重臣,自是會保持麵子情,凡是若第一人畫了圈,第二人便是不喜此文章,也會畫點,而不會是豎與叉。

讀卷官每看完一卷,遵循文章吵嘴留下“圈”、“點”、“豎”、“叉”的評價。

屆時,若讓天子瞧見他將此等文章判為點,會否狐疑他已站隊李慶芳?

鳴鞭,樂起。

凡是如此有才之人,多傲氣剛正,此子卻筆墨練達,涓滴不像東風對勁的少年郎,倒像是宦海沉浮多年的老臣子普通,實在可貴。

此時大局已定,縱使他身為首輔也冇法將入了三甲的卷子壓下。

想要改良民生,需包管百姓大家有地步耕作,糧種產量也需極高,如此方可讓百姓安居,國富民強。

可貴劉秉卿這故鄉夥硬氣了一回,竟與李慶芳對上了,他需求幫一把。

立即有內侍官端來椅子,劉閣老也不推讓,端端方正坐下。

“沈五元”公然不負盛名,竟能殺出一眾文官的重圍,暗合他出此題的情意。

硃筆落下,便有內侍官捧來大印,天元帝接過,重重印下。

沈逾白的文章便落在首輔李慶芳手上。

可惜,此人乃是劉秉卿的弟子。

禮部尚書薑永平大聲宣讀:“天元五年四月二十九日,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落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每人分得二三十份考卷,讀完點評後傳於下一讀卷官,直到統統考卷在每人手上輪一遍,共同選出十份考捲進獻天子。

翰林院胡盛隻看了文章,便公道地畫了圈。

天元帝對內侍官道:“劉閣老年齡已高,又為選才如此勞累,快賜座!”

以稼穡為掩,也可緩緩圖之,如此甚好。

甚好!

“國之強在於民,民之富在於糧……”

縱使李慶芳再如何強勢,也冇法以以一敵二。

因此,考生的考卷第一個落在誰手中便極其首要。

新晉進士對天子行叩拜禮。

卷子是按排名擺放,天元帝先看完第一第二的卷子,不辨喜怒。

李慶芳為官一貫強勢,文章一動手便知此乃大名鼎鼎的“沈五元”的考卷。

即便位高權重,他們對考卷也不敢驕易相待,可見殿試之重。

待讀卷完成,遵循圈數多少選出前十文章。若兩人圈數想通,便再比點。

鄒元正心不甘情不肯地畫了點。

首輔李慶芳為執事官,其他三位閣老與六部、翰林院、督察院、鴻臚寺、通政司正官十三報酬讀卷官,另有錦衣衛批示使為監臨官。

作為會元,沈逾白還是立於眾貢士之前。

不過此文章已有兩個圈,若他打叉,實在顯得貳氣度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