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祖宗都不容易 求月票[第1頁/共4頁]
不過想歸想,劉鬥可不敢跑。這裡是虎帳,不是十河口的工地,想走就走的。擅離虎帳是要做逃兵論處的,戰時就是斬首!不兵戈的時候捉返來就往死裡揍,揍完了關黑屋子,一天隻給一頓吃的……
但是第一批火槍托付以後,卻冇有人肯用。明軍的主力就是所謂六軍八旗一近衛,都是多年打造的職業軍隊。軍中的兵士大多有士爵身份,屬於第一代封建職業兵,並且年紀也不大,均勻春秋不到30歲,恰是體力、技術和經曆的顛峰。
從戎纔是真正的苦中苦啊!
那火槍又是死沉死沉的,就是個二十斤重的長鐵管子加個木托子。舉著,還得端平了,並且一舉就是一炷香,胳膊都快斷了也不準放下來。
平分清了擺佈,走路快慢又得練,不能快也不能慢,步子不能邁得大了,也不能太小。一個不對又得揍!直娘賊的,這另有冇有天理?有這麼欺負人的嗎?
大戰,在滿者伯夷城下全麵展開了!
而在疆場另一側,福王雄師的軍將,包含福王陳淮清在內,也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兒。
由孟記火槍行出產的第一批天道二年式火繩槍,總計1000支,在三個月前已經托付大明陸軍部,每支索價是50貫。作為一種新發明出來的兵器,並且還冇有構成工廠化的出產形式,50貫的索價實在不算高貴。隻看這代價,就曉得陸軍部的高官們有多不喜好火槍了。
三十斤的包、三十斤的盔甲、二十斤的火槍,這就是八十斤啊!這還冇算上戰襖、皮靴、****甚麼的。那麼重的分量壓在身上,喘氣都累,還要走行列,並且也不好好走,走幾步就要抬著一條腿,還要端平了槍,還不準搖擺……還讓不讓人活了?
劉鬥已經在抖了,累的,也是怕的。在投入郭家軍(郭侃的兵)從戎之前,他是光見兵吃肉,冇見兵捱揍,還覺得從戎是甚麼輕鬆的活兒,起碼冇有在工地上挖土挑泥那麼累。
用一把丈二長槍去刺一頭長牙齒上綁著尖刀,體型彷彿做小山一樣的大象!
以是這火槍造出來今後,就趕上了冇有人要的窘境。最後還是陳德興發話,把這1000支火槍給了郭侃這個“戰術專家”,還批準他增加一個火槍團。(未完待續……)
也不曉得後代(這個時空)那些在巴黎城、倫敦城裡頭的旗人太爺們提籠架鳥,一搖三晃,晃進咖啡館內裡侃大山、吹祖宗的時候,有冇有想過他們的祖宗也有狼狽地跟狗似的時候?
這個時候,疆場上俄然響起了幾聲沉悶地爆炸聲,然後又是大象的嗷嗷慘叫,另有彷彿是發瘋一樣的長鳴嚎叫。與此同時,漢語的喊殺聲也震天動地。
那賴蛤蟆和地痞李也是這麼過來的?賴蛤蟆也就算了,那地痞李一混子如何扛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