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般若掌[第1頁/共3頁]
又因為《品德經》晦澀難懂,清閒派弟子習之不易,輔嗣先生又對武學珍寶《品德經》做了校注,從而大大晉升了清閒派弟子的氣力,從而讓清閒派重新躋身當時的三大派。而輔嗣先生完成這些是在二十歲之前的。
小九將蘇哥兒關於小無相功的原話複述了出來。
或許如阿伯所說的天嫉英才,或許是輔嗣先生在二十四歲之前,乾了太多巨大之事,再難超出,上天讓他的生命停止在了雙十二華年。
女子對輔嗣先生是神馳與欽慕的,她說罷,又為他的英年早逝感喟一聲,將目光投向窗外,湖麵上煙波萬頃,望不穿。
雖與浮圖塔、南山書院掌門人未曾比過,但輔嗣先生曾聽當時的浮圖塔方丈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遊俠兒所說的《道心秘藏》是青幫第一代幫主範文的絕學。
小九如有所悟,蘇哥兒說的小無相功是指鹿為馬,形似罷了;而《對勁忘象》與原武功是白馬、黑馬的分歧。
女子侃侃而談,“如《坐禪經》《太素心經》這些絕頂內功,隻要貫穿其精力,也可借《對勁忘象》修煉這等內功。”
“輔嗣先生幼而察慧,總角之年即好老莊,通辯能言。這世上或許隻要他能完整貫穿《對勁忘象》,並在三日內,取天下精美武學之精力並融會貫穿吧。難怪當時書院山長曾言,孔夫子稱後生可畏,若斯人者,可與言天人之際乎!”
現在這兩門絕學已沉默上百年,籍籍知名的成果天然是被人忘記,爭辯聲也隨之減少。
三日講經結束,輔嗣先生向方丈告彆時,曾演示了一招般若掌。
“也不儘然。”遊俠兒道,“還要有絕頂的悟性,不然便如那陸清河,參悟一輩子,臨死了才貫穿到一門輕功。”
阿伯搖了點頭,語氣中滿含遺憾之意,“輔嗣先生更是讓人可惜,才高一石竟被天所嫉,乃至於弱冠而逝。《對勁忘象》更是讓江湖人驚鴻一瞥後便消逝在了光陰長河中,不然清閒派不知要強大到何種驚人程度,一統江湖怕也不難。”
但藥王穀、南山書院這些稀有百年傳承的門派是曉得的,他們在議論時仍會將二者做個比較,爭個凹凸。
“那不一樣!”
二者是矛與盾的乾係,是以自《對勁忘象》出世伊始,二者孰高孰低便被江湖人爭個不休,
“輔嗣先生當真如此有才?”小九思疑,“較之穀主如何?”
“更加分歧的是,《對勁忘象》不限於招式,內功也可。”
“有人說清閒派將《對勁忘象》儲存,但無人蔘悟,以是在江湖上不為人知;也有人說輔嗣先生心血未完便已身故,《對勁忘象》隻要殘卷,與輔嗣先生一同埋在了地下。江湖傳說浩繁,莫衷一是,現在看來,起碼《對勁忘象》在輔嗣先生埋骨之地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