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江山風雨之國士無雙 - 第150章 槎灘陂江南都江堰

第150章 槎灘陂江南都江堰[第1頁/共3頁]

“就說了這些?”祁玉意猶未儘。

“是的!”荊竺迴應道,“當時這裡的陣勢偏高,莊稼得不到灌溉就會歉收,周大人就帶領著鄉民疏浚河道導引江水,開挖了三十六條水溝,灌溉著萬畝乾旱的地步,吉安府今後變成了魚米之鄉。”

“原覺得能夠很輕易探聽到文莊公的環境,是我想得太簡樸了。”荊竺道,“我問了幾個鄉民,彆離提到了炎陵、永興、耒陽、郴州、桂陽、宜章、寧遠、道州、零陵、永州,另有個寧鄉、安化,歸去對比地形圖看看。”

二人一起議論著,顛末大大小小的村落,逛逛停停,不時地扣問路人,過了中午便來到了‘鵝頸塘’。

“哦?!”三人不約而同地一愣。

“客歲聖上北伐,楊大人奉旨幫手太子監國。”

“回吧!”荊竺看了看天氣,“趁便奉告兄弟們,路上多走幾個村落。”

(作者注:槎灘陂,讀音‘茶灘杯’。‘槎灘陂水利灌溉工程’位於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始建於五代十國南唐期間,距今已有千餘年汗青,目前仍承擔著沿岸近五萬畝標準農田的灌溉事情。2016年11月08日,該工程被授牌列入《天下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這個‘槎灘陂’跟那位周大人有關嗎?”祁玉問道。

“山西有‘洪洞縣大槐樹’,北地的移民都是去那邊集散,祁玉應當很清楚了。”荊竺說道,“而江西有兩個集散地:饒州和信州等地的移民集合到北部的‘瓦屑壩’,往鄂州、安慶、徽州分離;泰和地處江西中部,袁州(宜春)、吉安、贛州等地的移民來到這裡集散,往湖南及蜀中各地分離。”

放眼望去,滿目翠綠,漫山遍野的馬尾鬆,異化著各種喬木灌木和一簇簇的翠竹,清澈的河水沿著水溝四周奔騰,大小漁船來往於河麵,岸邊另有擔水和洗衣的人,人們打著號召大聲扳談著,坦直的性子一覽無餘。

“真短長!”祁玉又咋了咋舌。

一條百丈長的河陂(形狀近似於攔河大壩,高度較低,用於分開河道減緩流速)橫在大河之上,四周山嶺相連,河水由上至下衝落,收回龐大的轟鳴聲,水流顛末門路狀的分流渠後變得輕緩,繞著大小不一的沙洲持續前行,時而會聚時而散開。

村邊、橋頭、村尾、岸邊,四人合抱的老樟樹到處可見,富強的枝葉大如傘蓋,偶爾還會從樹冠中傳出幾聲貓叫。

“小波說的祭奠活動是如何回事?”祁玉的求知慾很激烈。

“離此地二十餘裡有個‘爵譽村’,那邊聚居著周大人的先人。”荊竺道,“一百三十三年前,文信公在這裡調集吉安和贛州的舊部,就是前麵。”

祁玉下了馬,牽著韁繩和荊竺邁步走入村落,青石板街道兩側的屋子跟富田鎮的幾近無不同,一座牌坊上麵清楚可見四個大字‘旌表尚義’,房屋之間的空位蒔植著碗口粗的香樟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