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栽贓[第1頁/共3頁]
蔣軒說到這裡。忍不住歎了口氣:“如果再等上兩三個月,番蒙大捷勢在必得,就是不曉得聖上還可否給崔琰這個機遇了……”
她隻感覺,朝廷當中遠比邊疆疆場還要凶惡萬分。
“究竟也的確如此。番蒙主力軍之以是給人‘人數暴增’之感,就是因為在崔琰的耐久儘力之下,讓他們打遊擊的初誌冇法再實現,被迫又會聚到一處。此時我們若尋得合適機會策動總攻,必將一擊製勝。”
或是為了朝局穩定,或是為了火線軍心,這些多數會被直接按下,掀不起太大波瀾,水過無痕般被人逐步忘懷。
“既然你提早幫他們說了話,讓皇上內心稀有,而那些人捏造的證據又被崔琰提早收繳,那這參奏應當不會有甚麼結果吧?”陸清容但願如此。
蔣軒點頭。
蔣軒感慨:“恐怕就因為大師都會忍不住與前次比較,才讓他們選了這項目來參奏。實際上,這與前次的景象不儘不異。上一次,薩托坐擁十萬兵馬,自恃兵強馬壯,有恃無恐,雄師壓境隻為報仇打劫。但顛末那次的慘敗,再度逃回關外的薩托,早已變了小我,凶險狡猾更加。又接收很多經驗,跟大齊打起了遊擊戰。如此一來,崔琰若真是急著速戰持久,纔會有大費事!”
有說他“貪功冒進”的,另有說他“通敵賣國”的,罪名各不不異,乃至相互衝突,但就是誹謗崔琰的。
陸清容聽他的口氣並不很悲觀。
領兵之將,遠在千裡以外,冇法針對各種非難分辯於禦前。
陸清容一早就感覺事有蹊蹺。
但這一次崔琰被參奏的事,卻有些分歧了。
蔣軒還冇返來的時候,陸清容就已經從綠竹那邊聽到了一些傳言。
蔣軒說得直白。陸清容消化了半晌,又問道:“前次你不是還說漠北或是將近大捷了”
“嗯。皇上收到密摺,立即就召了我進宮,繞著圈子問我對漠北戰局如何看,可見對疆場的情勢並不非常肯定。”蔣軒說道。
陸清容趕緊把她聽到的傳言講了出來,又擔憂道:“這看似有些來勢洶洶……流言都傳到了侯府內宅,可見坊間恐怕早就人儘皆知了。”
固然描述有些含混,內容也不免混亂,但都是奔著同一個意義。
“那幾小我官職都不高,此中有一個都察院右僉都禦史,算是領頭的。這些人,多數和安樂伯府走得很近。至於這罪名,是‘誘敵入犯’。”
蔣軒卻道:“壞就壞在,漠北的監軍也跟那幫人混在了一起,在直接呈給皇上的密摺裡跟他們同一口徑。你許是不曉得,大齊朝的常例,監軍能夠傳聞奏事,無需舉證。統統由聖上自行決計。本日晌午,皇上就已派人給監軍送信,詳細扣問此事,因為是密信,這內容誰也說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