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叔祖父[第2頁/共4頁]
這就追溯到成元帝剛駕崩,鎮北王還未打出清君側的名號,打到紫禁城那會兒。成元帝俄然駕崩,宮中妃嬪多逃不過殉葬的運氣。當時,淑貴妃帶著三皇子避往江南,另立朝廷,而鄭太後帶著皇長孫垂簾聽政,閹黨馮振更是在朝堂隻手遮天,暗中勾搭蠻族,想要讓鎮北王腹背受敵。
恭親王一愣,有一種被她戳破的心虛,他和高寧不一樣,高寧是父皇最寵嬖的公主,而他,隻是庶出身份寒微,人又胖胖的,自幼父皇就說他渾厚癡頑。而他,也確切是如父皇所說,一向以來都在扮演渾厚癡頑的角色。
上一世,因為李家之事,恭親王被降為郡王,自那以後就不問世事,鮮少露麵了。而以後鎮北王即位,殷家和許家滿門毀滅。恭親王府本來該風平浪靜的。畢竟,鎮北王也不成能一下子就將前朝宗室趕儘撲滅。可惜,恭親王還是人老了,再難狠得下心,他掌管宗人府這些年,如何能眼睜睜的看著李氏家屬的子孫,冇留一個下來。
可不知為甚麼,想著這些,他竟然一身輕鬆。大抵真的看煩了朝堂閹黨橫行,厭倦了戰戰兢兢的餬口了吧。
恭親王這話可謂是問的極其聰明。他和高寧大長公主殿下同父異母,可畢竟這些年下來,當年的兄弟姐妹,現在留下來的,也就他和高寧兩人了。固然,他冇有高寧與生俱來的嚴肅,也冇有她雷厲流行的手腕,當年聖上即位,高寧但是有從龍之功的。而他,隻是戰戰兢兢恐怕招惹一身費事。當年若不是高寧支撐,他也不成能那般順利掌控宗人府。可他曉得,在內心深處,高寧必定感覺他很窩囊,一點兒皇家氣勢都冇。
當然,除了這些,還應當高瞻遠矚。不然萬一站錯隊,那但是誰都救不了你的。
而這些,恭親王並不看好,可也曉得,鎮北王打入都城,那皇長孫,也當不了幾日的傀儡,鎮北王許會如汗青上那些王爺一樣,當幾日的攝政王,能夠後,毫不成能容忍皇長孫活命的。
鎮北王如果真的能成事,那他這掌控宗人府的恭親王府,這此中的感化,就非常奧妙了。鎮北王不成能真的背上篡、位之名,任何一個帝王,都不會情願史乘上有如許的記錄。天下人,也不會臣服。以是,必將周旋一番,而這此中,他再不成能隔岸觀火,再不成能樂得一身輕鬆了。
也因為這些自知之明,這些年他鮮少在高寧麵前討敗興的,可自打聖高低旨把清溪郡主許給鎮北王後,貳內心就忍不住打起了嘀咕。他是曉得的,鎮北王禦前請旨,聖上不成能落了他的麵子。可高寧呢?殷家的態度,全部定國公府的態度,這實在是首要。
這些話即便高寧大長公主不說,恭親王實在也有如許的籌算。何況他今個兒來的目標已經達到了,也就冇再多酬酢,喝了幾口茶後,就分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