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上元之夜(2)[第1頁/共4頁]
施惠本來是有點擔憂的,聽比玉如許一說,想想也對點事理,遂寬了心,但又不免對比玉督導一陣。
眾文吏翻開策卷,見第一道的題目是:
“施侯所言極是。我們做中正的上不負朝廷,下不負仕人,哪像他們講的那樣不堪?”賈恭對大師做了幾句督導的話,然後這十郡中正又相互吹噓恭維了一番。有幾位中正在施惠麵前死力地誇獎了比玉:
賈恭固然心知肚明,但聽了大師的這番表態,還是要裝著欣喜一些:“我就說嘛,他州的環境不甚清楚,但就我們豫州來講,對仕人的批評都是公允公道的,極少有秉公舞弊的環境。”
“混帳的東西。”施惠罵了一句,這才把心稍稍放下,“你的第二個對策是如何想的?”
比玉道:“我跟舒晏在各自官署當中均已經獲得優評,算是平局;策試方麵,我所答對,雖不敢說太儘如人意,但是舒晏也一定有比我更可取的對策;餘下的就是中正考評了,卻把握在阿翁你的手中,另有甚麼可擔憂的?”
比玉見明天父親的表情彷彿不錯,以是也就敢放開了一點,“我看到了這個題目,就想起了老子所雲的‘賢人處有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為有為,則無不治’。”
施惠聽聞門路擁堵的題目,笑了笑道:“確切,雖說我大晉越來越繁華了,但是人多了也並非滿是功德。現在走在街上,車馬愈漸增加,底子放不開走,特彆是收支城門的時候,更是要排著隊。關於這一題目,你是如何答的?”
這類話當然很入耳,施惠聽了歡暢,一一對他們謙遜了幾句,又反疇昔恭維對方。
起首,在車馬方麵,現在的士族越來越講究場麵,本來一輛車由一匹馬來駕駛就毫不吃力的,但是這些達官貴族都有按身份享有多匹馬駕車的權力。他們常常都是按最高規格的標準出行,能用三匹馬拉的就不消兩匹馬,能用兩匹馬拉的就不消一匹馬。另有甚者,固然品級不高,卻很有錢,既然馬車受限定,就改用牛車,如許便能夠用多頭牛來充場麵,彌補馬車的缺憾。試想一下,三匹馬或是三頭牛並行的狀況,很多占多少門路?這還不算,最首要的,這些人家在出行的時候,不但陣容強大,並且常常都會扯起步障,用來掩蔽風沙和製止路人張望,這就更加停滯了通行的順暢。
大晉承基二十五載,受天之佑,神化四方。除曹魏之凋敝,開吾皇之亂世。流民迴歸,戶口滋衍;食貨繁華,民富國強。雖一派欣欣茂發之象,然人丁巨倍,車馬幾番,幾近汗青之盛。《禮記》曰:門路,男人由右,婦人由左,車從中心。銅駝大街不成謂不寬,宣陽城門不成謂不闊。而街道巷陌摩肩接踵,四門表裡擁堵更甚。街巷難再寬,城門更不成闊,車馬行人卻與日俱增,何故解此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