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撿漏“偽裝本”[第1頁/共3頁]
這些代價在實體書店裡就有些離譜了,網上買賣又另當彆論。
內心美的冒泡,書店老闆就更加主動熱忱,對著林逸這個“冤大頭”,直說他是個好朋友,今後再來白浪街,要多多幫襯他這家小店。
林逸心生疑問,就忍不住伸手把那本書取了出來---民國版“上海廣益書局印行”的鉛印線裝本《文史通義》。
冇體例,林逸隻好挑選了一些比較便宜的,相對而言還可一看的冊本。
那書店老闆正在數那450塊,還時不時對著光芒眯著眼睛看看真假,一聽到林逸問話,就笑眯眯地說:“朋友好眼力,這但是民國書啊,也是我剛收來不久的,收的時候花了老邁的代價,畢竟民國書越來越少,這類書如果放網上賣,起碼也能賣個三四百……不過我看你人實在,又買了這麼多,交個朋友,就給二百吧!”
如果林逸記得不錯,這類以“文史通義”作落款的假裝本,應當是在晉察冀抗日按照地印製的,但也有人以為是1944年在敵占區奧妙印製的。但不管如何說,這絕對是“假裝本”中的珍本無疑。從代價上來講,比起曾經拍賣的那本精裝《戰國策註解》,這本線裝本的代價應當還要高上一倍。
假裝本又稱“托名本”、“假裝書”,是封麵印著假裝書名以袒護其內容的書。在新中國建立之前,我黨帶領及其影響下的********,為對於反動當局查禁反動、進步書刊,常常將書刊停止假裝傳播,其凡是做法是采納封麵假裝、不竭竄改書刊稱呼以及偽托彆的出版社名號等等。
……
書店老闆直接把林逸當作了不宰白不宰的“冤大頭”,把這書的價碼進步了幾倍。
一查,總計十三本,450元錢,全都買下,正籌辦分開這家書店的時候,林逸的鼻子動了動,彷彿聞到了一縷奇特的書香。
才少了20元,真夠摳門的。
此時,林逸隻是隨便買,倒也不再計算這些書的代價,虧損就虧損吧,總不能老占便宜撿人家的漏。
林逸深思到這裡,就把書翻開一看,然後,愣住了。
……
中華書局,高低兩本《韓非子集釋》,1974年版要價88元;
究竟上林逸對所謂“假裝本”的熟諳,最早來源於前麵李大兵看的那本《晦庵書話》。
書店內,林逸想要隨便買幾本書應應景,隻是這家店裡的群眾文學版,中華書局版、上海古籍版舊書代價都很高,達到了很多淘書者所能接管的代價頂點,比如---
在堆滿老舊冊本的書架上,文史類的一欄,塞著一本破書,書的邊沿彷彿冇有淘汰整齊,毛粗糙糙的,看去來很不舒暢。
群眾文學,一套八本《三國誌淺顯演義》,1975年影印本要價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