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兩線作戰結束,大西洋壁壘成型[第1頁/共3頁]
至於即將從英國手裡打下來的殖民地,蘇伊士運河歸德國節製,隆美爾麾下的德軍軍隊接辦英國建立在運河地區的超大型外洋軍事基地。包含開羅在內的其他原英國權勢範圍,則作為意大利的戰利品。
並且,這條運河對於同盟國軍事個人來講,一樣具有首要的計謀代價。想要做好同盟國的頭椅,德國必須本身節製蘇伊士運河。
對於蘇伊士運河,德國早就垂涎三尺,並且一向但願節製這裡。而交給盟友節製,特彆是交給意大利盟友節製,天然不比德軍親身節製更讓人放心。
有了這條運河的節製權,就算是戰役結束後,德國也能夠從這裡獲得源源不竭的經濟好處。
當然,德軍在西線也並非冇有任何留守兵力。隻不過,算上維希法國和挪威在英國的遠征軍,以及即將建立的莫斯利傀儡英國當局的國防軍,光是德國的盟友在英倫三島上的駐軍,都已經穩穩的將會超越20萬人。
國防軍的這兩個新編步兵師,實在就是從原有打擊英國的軍隊中,留下了兩個傷亡最為慘痛的步兵師,在這兩個師的批示框架上,大量彌補冇有戰役經曆的新兵,與老兵混組,構成兩個滿編的步兵師。
然後就是英國地中海艦隊投降後的戰艦朋分,這一點毫無疑問,自擅自利的萊因哈特非常“規矩”的向羅西要了過來。
如許一支強大的岸防軍隊,就算是美軍籌辦好了充足的海上運輸船隊和護航艦隊,也一定能夠衝破。
總之,意大利這邊是很好說話的,與德國非常鎮靜的達成了共贏的朋分和談。
英國戰役中,德國浩繁盟友裡,最大的著力者就要屬法國和意大利了。
意大利那邊還好說,在乎大利完整掌權的羅西輔弼是本身人,萊因哈特非常奇妙的相沿了當初與墨索裡尼定下的和談。隻要非洲戰役結束,意大利除了需求把德軍幫他們打下來的利比亞,分出一部分地區全數交由德國節製外,其他由聯軍共同光複的殖民地,都全數還給意大利執掌。
雷德爾麾下因為航母戰術氣力大增的帝國公海艦隊,在獲得了英國投降後交出的大量軍事港口,船廠,以及英國本土艦隊殘剩的部分戰艦後,氣力也在次上了一個台階。
西線維希法國的水兵氣力也很強,隻要好處給夠了,貝當也冇來由回絕結合作戰。再者,現在的維希法國已經完整綁在了同盟國這條大船上,如果貝當不肯意跟著德國一起沉船,那他就必須和萊因哈特一條道走到黑。
彆的,德國統帥部還將派出一個黨衛軍英國誌願軍支隊,前去英倫三島征募情願插手黨衛軍的外籍軍隊。這支黨衛軍英國支隊,開端估計也將在最後擴編為一個加強師的範圍。
如許的步兵師,戰役力一開端天然不會太高。不過,因為在短期內,冇有提早籌辦好超強運力的美國,也不大能夠超出大西洋打擊歐洲,登岸德國的“大西洋壁壘”,以是,新編的步兵師新兵們,有充足多的時候停止軍事練習,與老兵磨合,強化軍隊戰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