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榆關[第1頁/共3頁]
此時,把總稟報薊遼總督已過石河,回府取筆登樓補寫已來不及,如何辦?
山海關是明長城的東北起點,境內長城26千米,位於秦皇島市以東10多千米處。據史料記錄,山海關自公元1381年建關設衛,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汗青,自古即為我國的軍事重鎮。
轉眼二十多天疇昔了,冇有動靜。兵部主事讓部下人預備好了幾樣東西:幾匹綾羅緞匹,幾枝大型湖筆,派一名親信給蕭顯送去。時候不長,送禮人返來了,稟報說:“蕭老先生在偏院裡練功,每天起早貪黑地在院裡耍一根長扁擔。”
兵部主事和部下籌議了一天一夜,終究想起一小我來。此人姓蕭名顯,兩榜進士出身,當過福建按察司僉事,書法好,近年因大哥去官,歸家山海關賦閒。
《大清一統誌?永平府?臨榆縣》中曾有記錄:“秦皇島,在臨榆縣西南二十五裡,入海一裡,四周皆水。相傳秦始皇嘗駐蹕於此。”
臨榆縣明朝屬永平府,境內建製盧龍縣、撫寧縣、昌黎縣、永平衛、山海衛。縣下實施裡甲製,裡亦稱社、屯,本地民編為社,遷來者編為屯。清朝,相沿明製,屬直隸省永平府,轄盧龍、撫寧、昌黎縣。清乾隆二年在山海關增設臨榆縣。
當時鎮守山海關的是一名兵部主事,他接到聖旨後,當即派人爬上箭樓,量好尺寸,請木工做了一塊長一丈八尺,寬五尺的巨匾。
而光緒四年《臨榆縣誌》對秦皇島的描述見多且詳:“秦王島,距城西南二十五裡,山脈由東轉西,插入海中,橫壓水麵,瞭望形如臥蠶,海陽鎮之水口山也,上有觀音寺。”
又過了二十多天,還是冇動靜。兵部主事又讓乎下人籌辦了一些上好的徽墨、宣紙,派親信帶著東西又到了蕭家,送禮人返來稟報說:“蕭老先生正在屋子裡吟詩,背誦著甚麼飛流直下三千尺呀,甚麼疑是銀河落九天呀,甚麼來如雷霆收大怒啊,罷如江海凝青光呀……”
山海關古稱榆關,也作渝關,彆名臨閭關,明朝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達受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在此地建立山海關,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
蕭顯道:“本來想用一個月的時候瀏覽古詩,熏陶情性,可惜呀,時候太急了。”
乾隆二十一年《臨榆縣誌?古蹟》中記錄:“秦王島,在城西南二十五裡,海水環之。世傳秦始皇求仙駐蹕於此。”
1932年的山海關,必定也不會安靜的。
兵部主事一聽非常奇特,因而問道,“他見到禮品後如何說?”
兵部主事忙拱手伸謝。
相傳,五百多年前,明成化天子親身降旨,要在山海關城樓上掛一塊題為“天下第一關”的大匾。
兵部主事趕緊說:“這已經很好了,已經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