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郭邴勳的想法[第1頁/共3頁]
“一號,您說的對。冇有一個強大的疆場技術保障才氣,德國人底子就玩不起所謂的閃電戰。越是當代化的設備,所需求的技術保障才氣也就越高。作為德軍首要突擊力量的裝甲集群,冇有一個完整的戰術保障體係,再好的戰術也起不到感化。“
“我想以我在歐洲留學的時候所體味的德國人道格來講,隻要能逃離蘇聯人的手中,他們會相稱賣力的。有了這批德國報酬我們效力,我想對於我們來講會是一個極大的幫忙,也能夠相稱減緩我們的窘境。”
“另有航空兵急需的飛機輪胎,兵工部分的各種原質料,另有扶植各個工廠所需的需求設備。這些題目如果遲遲得不到處理,不但僅是目前的基建要停下來,就是軍隊的戰役力也大受影響。”
看著麵前的兩位抗聯最高軍政首長,聽完本身設法以後一副不解的模樣,郭邴勳笑了笑道:“司令員、政委,蘇德疆場上現在甚麼情勢我們先臨時非論。我想問問兩位首長,對現在這支德**隊是如何看的?”
“特彆是棉花,眼看現在已經入秋,連同挺進軍在內幾十萬雄師的冬裝如何的處理,已經成了燃眉之急。棉花在不到位,軍隊本年的冬裝就成了題目了。這北滿零下幾十度,冇有充足的冬裝,這軍隊凍也凍垮了。”
“其在疆場上的戰術保障,也能夠說是相稱不錯的。如果冇有強大的戰術保障才氣,以坦克和機器化軍隊為首要突擊力量的德軍,底子就打不起來閃電戰。恐怕這一起上補綴坦克,就把他們的推動速率給降下來了。”
“並且德國人的教誨程度,不但僅是在歐洲,就是放眼全天下也是相稱高的。特彆是作為一個當代化的產業強國,他們的理工類教誨程度還是相稱的高。有著大量當代化產業支撐的德軍,技術保障職員的程度顯而易見。”
“你和老郭都說了德國人生性鬆散,做事氣勢一絲不苟。最關頭的是技術高深,練習有素。如果這個和談能夠達成,對我軍的疆場戰術維修、保養才氣,將會有一個大幅度的進步。起碼能夠擺脫目前蘇聯人的那種粗暴的補綴,以及疆場保障形式。”
“用德軍戰俘當中的工程技術職員,來減緩我們目前在技術設備維修保養方麵的窘境。如果能夠的話,我們還能夠和蘇聯方麵達成一個耐久的和談。通過一些互換手腕,將德軍戰俘當中的理工科畢業生,以及技術設備的工程技術職員搞過來。”
說罷,李延平苦笑道:“一號,實在給我們的挑選並未幾。這批我們急需的物質,現在就扣在蘇聯人的手中。如果我們不承諾,不但僅是其他的物質,就是我們現在急需的棉花、飛機零部件,以及兵工質料,我們一樣都拿不到。”
郭邴勳的這番話一出口,楊震與李延平都被他的設法給弄愣了。德軍戰俘,互換這些人做甚麼?莫非郭邴勳是想用德國人減緩目前按照地內兵員不敷的題目?將這些日耳曼人彌補進本身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