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血火中成長[第1頁/共4頁]
都說日本人機器、死腦筋,日軍戰術僵化,實在大謬不然,日本人實在非常長於學習,日軍軍官也非常長於總結經曆,然後改革戰術。
比來這三天,步兵第44聯隊在五鬥涇、顧家宅、羅店鎮持續得勝,傷亡近兩千人,固然派譴軍司令官鬆井石根還賜與了口頭嘉獎,師團長山室宗武也給步兵第44聯隊補足了兵員,但和知鷹二曉得,他的確應噹噹真檢驗、總結經曆了。
“童亞仆呢?”何淩霄吼怒道,“他在哪?”
馮聖法剛說完,張鏡明便擁戴道:“師座說的對,是應當好好總結。”
難怪有些西方武官諷刺說,國軍具有一流的兵士,卻隻要二流的軍官,三流的將軍以及不入流的最高統帥。
馮聖法旋即號令344團、348團當場修建工事,轉入防備,並且特彆提示蔡仁傑和周力行,防備工事的縱深要加大!
過了冇多久,348團傳返來動靜,日軍援兵撤了,這也是料想當中的事情,駐守羅店的日軍殘部已經突圍,援兵也就冇需求持續向進步攻了,日軍在白日具有絕對的火炮上風以及海空上風,纔不會傻到在早晨跟國軍死磕。
不過,小日本大口徑艦炮和重磅航彈的殺傷力是大,何如數量有限,像出雲號重巡洋艦的8英寸主炮,備彈也就一百發,像500公斤級的航彈,每架次飛機根基隻能攜彈一枚,小日本有幾艘重巡洋艦,又能出動多少架次轟炸機?
真嚴格提及來,這個實在也不能怪中心軍的軍官,因為他們之前的敵手不是北洋軍就是處所軍閥的雜牌軍,戰役力有限,戰役意誌更是虧弱,凡是環境下,中心軍隻要一通猛衝猛打就根基處理戰役了,久而久之,就養成了這個民風。
值得光榮的是,此次周力行、蔡仁傑再冇有掉以輕心,而是服從馮聖法的號令加大了陣地縱深,348團、344團兩個團,安插的陣地縱深竟然超越了周遭兩千米,既便是作為全部防備支撐的鎮區,344團也隻擺了一個排。
何淩霄、吳繼光兩個旅長也是連聲應和,這也算是失之桑榆、收之東隅了,344團在羅店作戰不力、傷亡慘痛當然讓人扼腕,不過這一戰也打擊了張鏡明等人的氣勢,直接幫忙馮聖法整合了軍心,也算是個不測收成。
擴大防備縱深的好處顯而易見,那就是日軍的炮火被極大稀釋。
“哼,他傷的還真是時候。”何淩霄餘怒未消,馮聖法卻揮手製止了他,說道,“現在不是究查任務的時候,羅店這一仗,344團的確冇打好,不過打不好不要緊,要緊的是要當真總結經曆,從中接收經驗,然後改革戰術。”
這個,是大日本帝國決然冇法接受的。
反倒是老十九路軍出身的獨立十九大隊,戰術應用矯捷,實戰表示可圈可點,如果由十九大隊擔綱主攻羅店,再輔以一兩個主力營,那麼成果絕對不會像現在這麼慘烈,日軍也絕對不成能從羅店突圍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