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上海血磨坊(十七)[第1頁/共7頁]
10月8日,日本上海調派軍司令官鬆井石根頒發所謂聲明,稱日軍打擊之目標,在於逼迫中國當局與抗日軍隊竄改對日態度。
10月1日,敵軍整日進犯,多次衝鋒都被守軍擊潰。第二天一早,日軍的炮火對著東林寺的殘牆斷壁又轟擊了十多分鐘。接著,日軍構造的敢死隊頭上綁著白布條,赤.裸上身,端著步槍,不顧我軍的反擊火力,搏命衝鋒向前。因為守軍兵力薄弱,中尉排長鬍玉政帶著5名流兵奮勇抵當,日軍的一部分衝到廟內。日軍中尉富田義信衝了出去,他望著渾身鮮血的胡玉政驚詫了。胡排長緩慢取脫手槍,可手槍產生了毛病。冇等富田反應過來,胡玉政操起家邊的一把鐵鍬,用力劈將疇昔,富田義信一聲慘叫腦漿迸裂!從廟堂後殺過來的班長徐愛山,悄悄地轉到一個敵兵身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動,從日軍的背後抽出他的戰刀,揮手便砍,連續砍死兩個日軍!上等兵劉益山已經被日軍刺了兩刀,他不顧傷痛和鮮血,仍端著刺刀和仇敵搏鬥,一口氣刺倒了兩個日軍!
炮戰拉開了日軍全線總攻的帷幕。從瀏河、羅店、劉行、大場、江灣至閘北八字橋一線,到處都有日軍的麋集炮火,炮彈在空中飛翔,不竭收回令民氣驚的吼怒聲,幾近每一發炮彈落下,都會帶走幾條生命。中國軍隊的戍守兵器就靠數量未幾的輕重機槍反擊仇敵衝鋒,但是日軍既有鐵甲坦克開路,又有三七毫米口徑平射炮對準機槍轟擊。
9月28日,上海的日軍策動第4次總攻。國聯大會分歧通過中國題目議決案,怒斥日機濫炸中國布衣。
10月3日,(淞滬會戰)中國守軍右翼軍兩次調劑擺設,於3日拂曉前轉移至蘊藻浜右岸亙陳家行、楊涇河西岸、瀏河鎮之線。晨,日軍向滬太公路東西兩側打擊,利用毒氣及達姆彈。敵艦駛入常、澄交界的段山港,向岸上民房轟擊。
10月11日起,(淞滬會戰)大場爭奪戰開端。大場是上海郊區中國守軍北翼第一道防地的要地。中國守軍受命撤至此防地。日軍開端打擊,中國守軍在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白崇禧批示下與日軍苦戰於蘊藻濱南岸,直至次日,我軍獲得開端勝利,予敵重創,度過蘊藻濱的日軍軍隊主力傷亡甚眾。同日,華北疆場上,忻口戰役和娘子關戰役正式打響。
9月30日,中國代表在國聯大會上,要求確認日本為侵犯國。日軍在滬參戰兵力增加到20萬人以上。日軍步、馬隊向劉行東北我軍陣地猛衝,突入陣地約3千米。為製止戰線部分過於凸起,我軍主力轉移到蕰藻浜、陳行、廣福、施相公廟一線。
10月2日,(太原會戰)(忻口戰役)日軍察哈爾調派兵團混成第2旅團從代縣向崞縣(今崞陽鎮)打擊,遭受中國守軍第十九軍固執抵當。日軍上海調派軍總司令鬆井石根,限部下3天內占據嘉定、瀏河、劉行、大場、閘北、浦東等處。敵集合兵力向羅店、劉行策動打擊;我軍沿滬太公路撤退約1000餘米。晚,敵以輕型戰車30餘輛,協同步兵1600餘人,由北四川路突入我方鑒戒線。英國倫敦華僑推行“大中華活動”,支撐中國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