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章 農門福女的懶饞壞大嫂(6)[第1頁/共3頁]
他婆娘昂首看了眼徐茵家的地,除了作物就隻剩光溜溜的泥,野草被拔掉帶走了。
水稻在發展過程中,對氮肥需求最大,其次是磷和鉀。
老崔家之前隻要崔氏娘仨乾活,原身嫁出去今後一次都冇下過地,分炊的時候,油菜剛抽苗,分給她的是最最瘠薄的一畝旱地,位置也偏得很,快靠近山腳了,不過離老屋倒是比較近。
倒是磷肥相對輕易些――魚鱗、魚內臟發酵或是雞骨、豬骨、魚骨暴曬後磨成粉,都是極好的磷肥。
油菜種的遲,以是成熟期跟水稻差未幾,收上來以後種高粱、大豆等雜糧。
(本章完)
這麼一揣摩,彷彿就剩肥力足的氮肥冇下落。
可一個成年人,一天哪怕隻吃三百克主食,一年下來也需求兩三百斤糧。
不像竹編品,她孃家地點的梅花村下邊的背景屯就有好幾個技術高深的篾匠,原身出嫁前一天到晚跑山上扒拉吃的,鮮少待在家,要說她閒著無聊常常看篾匠編竹編、看很多了就學會了貌似也有人信。
夜間還要對峙泡藥浴、調度減肥。
崔大壯撓撓頭:“她行動倒是快,一畝地的雜草這麼快就拔潔淨了。”
可她現在一小我住,也冇有養雞,上哪兒弄充足的農家肥去?
老樹墩是她從山上砍了抱下來的,沖刷潔淨今後曬乾,還做了除蟲、防潮措置,擺在床邊當床頭櫃正合適。
賢人說得對!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大壯媳婦撇撇嘴:“不曉得啊!她莫非是想帶歸去曬乾了當柴燒?可枯草能頂甚麼用啊?”
“你甚麼意義?嫌我行動慢咯?”
她手裡倒是有很多高產稻種,但她現在的身份是個大字不識一個的鄉間妞,去過最遠的處所是鎮上的集市,活到十六歲連縣城都冇走出去過,找甚麼由頭變出一堆種子來?
沿著籬笆牆開了一溜菜地,不過眼下她冇有明麵上的種子,就移栽了一些山上掏到的野菜、野蔥、野薄荷,院子中間是一塊完整的曬場。
總感覺有甚麼事冇做,合著是忘了種田!
油菜成熟期短,種下去三個月就能收,以是普通種的比較晚,種之前會好好肥肥地。
隔壁地裡勞作的村民崔大壯看到,感覺迷惑,對本身婆娘說:“這是孟瑾媳婦吧?她乾嗎把草背歸去?留在地裡沃肥不好嗎?”
至於像後代那樣便宜生態肥……人都吃不飽,如何能夠拿黃豆、花生、豆腐渣這些去漚氮肥?過期牛奶更不消想了,人都冇得吃。
“哪有,我就是隨口一說。”
不種這些的話,交完賦稅,剩的糧底子扛不到來歲夏收。
最多就是淘米水和果皮、爛菜葉。可光這些肥力不敷啊!
隻是相互不熟,對她甚麼性子也不體味,冇事天然不會上門找她嘮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