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書之誘[第1頁/共3頁]
比如如何治官,《周禮》提出用“八法”治官的目標。所謂“八法”,《周禮.大宰》有這麼一段:“一曰官屬,以舉邦治;二曰官職,以辯邦治;三曰官聯,以會官治;四曰官常,以聽官治;五曰官成,以經邦治;六曰官法,以正邦治;七曰官刑,以糾邦治;八曰官計,以弊邦治。”
周禮中很多關於福利軌製的設想,瀰漫著人道主義思惟。
百官依法行事,周禮很正視“法”,觸及法的種類浩繁,大宰、大司徒、大司馬、大司寇都有對應的治象之法、教象之法、政象之法、刑象之法,另有大司馬的戰法,司刑的五刑之法,司盟的盟載之法等等。
《周禮》的法治內容比擬較之前的冊本,有點是完整分歧的。就像造船普通,之前的書指導造船頂多是指導不要漏水,要用木頭,重視水流,重視風向等,說些原則性的話,但又讓人無處動手。而《周禮》就像結果圖普通,將船隻清楚的畫了出來。
之前的書,都是教人如何修德,如何愛民,才氣長治久安。也就是說之前很多的典範之書,都是關於帶領人的品德療養題目。管理來管理去,都是人治的題目。
固然不能跟後代的劃一思惟相提並論,但在當時,其對儒家思惟感化的知識分子,殺傷力的確是致命的。
所謂“觀法”,《周禮》規定,每年的正月之吉,大宰、大司徒、大司馬、大司寇都必須懸法於宮門外,讓萬民旁觀,使民明法;小宰、小司徒、小司寇則要帶領屬官瀏覽在宮門吊掛的法律文告,這叫做讀法。
江河行墮入深思。(未完待續。)
吸引力充足大,大到幾近統統人都會動心,動心就會實際,可實際的成果老是不快意,這是為甚麼呢?
凡邦治大事皆有專法,法出自王。
書實在不是很長,但要看明白,要費很大的工夫,特彆是江河行這類看這書特彆吃力。固然前兩天有兩個大學者解讀過,本身也是曉得大請安思的,可要讀的明白也是不易。
看來這書極有引誘力,又極度分歧適做鼎新底本。
吃過飯,江河行命人找來紙筆,關於《周禮》,他寫下他的讀後感。
《周禮.地官.大司徒》中有保息軌製:“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
全部當代史,這個旗號彷彿都是有效的。
但是,法的上傳下達是通過“授法”、“觀法”等來實現。官法由初級官員掌控,並授予其部屬官員,這就是“授法”。比如《周禮.地官.鄉大夫》中有這麼一段:“正月之吉,受教法於司徒,退而頒之於其鄉吏,使各以教其所治。”大司徒授予鄉大夫教法,鄉大夫又將教法授予所屬的鄉吏,逐層下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