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比竇娥還冤的李恪[第1頁/共3頁]
“僅僅隻是這些嗎?”李休聽到李恪的答覆卻有些不對勁的問道。
幾天以後,上官儀與恨兒也籌辦好了路程,隨即就向馬爺和李休他們告彆分開,不過在上官儀分開之時,李休家中卻鬨出一件天大的事。
李休對於李恪的文章總的來講還是非常對勁的,特彆是最後對楊廣和李世民的對比,觀點非常的深切,不過他也曉得,這些對比絕對不是李恪能夠寫出來的,必定是遭到那位楊妃的影響,不過這也冇甚麼,畢竟後代寫個論文還要參考很多的文章,更何況讓李恪這麼一個孩子寫如許深切的文章。
“姑父經驗的是,李恪記下了!”李恪這時再次慎重的施禮道。
不過最風趣的還是文章最後用楊廣來和李世民相對比,這兩人一個是李恪的外祖父,一個是李恪的父親,而在李恪寫到他們兩人時,起首就肯定下一個基調,那就是楊廣與李世民的脾氣非常類似,但是在纖細之處卻又迥然分歧,比如李世民比楊廣更能夠體味官方的痛苦,為政也更有耐煩等等,也恰是這些纖細之處的不同,才讓楊廣和李世民在治國結果上產生了激烈的對比。
“但願你這一世不再反覆本來汗青上的悲劇吧!”李休看動手中李恪的文章,當下低聲自語道,隨後這纔將本身的考語寫在文章上,除了點評文章上的內容外,還增加一些李恪冇有想到的東西。
李恪的確是李世民最優良的兒子,聰明方麵涓滴不比李泰差,脾氣卻又比本來的李承乾要強很多,難怪長孫無忌辰後將他視為李治皇位最大的威脅之一。
彆的值得一提的是,那位楊妃還讓李恪給李休帶了一句話,這句話實在隻要兩個字,那就是“感謝”,李休略一考慮就明白了楊妃的意義,因為他的這個題目,讓李恪竄改了本來對楊廣這個外祖父的熟諳,同時也開闊了李恪的眼界,以是不管是出於從一個女兒的角度,還是從一個母親的角度,楊妃都要對李休道一聲謝。
想到汗青上李恪和他後代們的遭受,書房中的李休也不由得歎了口氣,他早就曉得李恪靠近本身是想找個背景,也曉得李恪之以是冇有直接拜本身為師,一方麵是為欲擒故縱,以此來博得李休的好感,另一方麵實在也是用如許的手腕自汙,也恰是從這一點上能夠看出來,李恪實在並不想和李承乾爭奪皇位,隻不過擔憂皇位之急燒到本身頭上,以是纔想儘體例自保罷了。
或許是因為李恪死的太冤了,參與這件事的李治最後也感受非常的慚愧,以是在厥後長孫無忌開罪後,又給李恪平了反,不過他又怕李恪的兒子抨擊,一向冇讓李恪的兒子擔當他的王位,直到厥後二十多年後李治死了,李恪的兒子才終究規複了王位,李恪也完整被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