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論武[第1頁/共3頁]
接著李誌常歎了口氣道:“即便這位枯榮大師現在也不過是‘半枯半榮’離那‘非枯非榮’還差十幾年火候。”(未完待續
李誌常悠悠道:“喬兄天賦異稟故而能夠等閒跨過武學障,但是那些冇有天賦的人就難了。不過幸虧上天無絕人之路,如果有人跨過第二個武學障以上,那他連絡畢生心得創出的絕學,卻能夠幫人等閒邁過第一個武學障,練這類神功,修為一日千裡不在話下。”
喬峰倒是不好答覆這題目。
李誌常哈哈大笑道:“喬兄終歸是過於謙讓。這些也算得上妙手,但還算不上絕頂,即便少林寺中眾高僧除了未走火入魔之前的玄澄大師,也當不得頂尖二字。”
李誌常微微一笑道:“那是天然。”
李誌常道:“喬兄平生固然經曆惡戰無數,但能跟喬兄你鬥個旗鼓相稱的恐怕從未遇見過吧。”
喬峰道:“倒是這個事理。”
鬆鶴樓上,喬峰、李誌常相對而坐,每人麵前各有半斤熟牛肉,一罈紅高粱,擺上大碗
李誌常道:“易筋經當然短長,不過少林寺玄澄大師也不差,他號稱少林近兩百年第一妙手,天然將那位瘋僧比了下去,可惜終歸止步於第二個武學障,遭其反噬,成為可歎。”
李誌常笑道:“喬兄平生經曆傳奇,想必見地不凡,不若就在此批評一番天下妙手。”
李誌常持續道:“武功到了這一步便開端有武學障,如果邁不過這個坎。再想進步那隻是笑談。但是邁過以後,自是一片坦途。修為一日千裡,直到下一個關隘。不過卻有兩種體例能夠邁過這個坎。”
實在武學境地是一方麵,臨戰迎敵又是另一方麵,若不是兩方差異過大,倒也不是憑誰內力深厚就必然能夠擊敗對方。妙手比武,‘應用之道,存乎一心’,獨孤九劍便是把這事剃頭揚得淋漓儘致。
兩人相視一笑,舉碗對飲,一口就乾。喬峰酒量不凡,喝得越多,眼神越見清澈,李誌常倒是悠然得意,不見勉強,數斤高粱酒下肚,眼神不見渾濁。
李誌常道:“世尊釋迦牟尼當年在拘屍那城娑羅雙樹之間入滅,東西南北,各有雙樹,每一麵的兩株樹都是一榮一枯,稱之為‘四枯四榮’,富強繁華之樹意示涅般秘聞:常、樂、我、淨;枯萎凋殘之樹顯現世相:無常、無樂、無我、無淨。如來佛在這八境地之間入滅,意為非枯非榮,非假非空。枯禪最後就是到這‘非枯非榮,非假非空’的境地,但是要到這境地,非麵壁坐一甲子‘枯禪’不成,當今之世也隻要大理天龍寺的枯榮禪師練這門武功。”
幸虧李誌常也不在這裡膠葛,說道:“不管天下哪門那派的武功練到高深處,都足以行走江湖,如果練的是七十二絕技這般神功,更是可稱當世一流,不過也止於此也,喬兄你說我說的可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