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喪敗[第1頁/共5頁]
這大該是名將陶士行這輩子吃過的最大敗仗吧。
——————————
但是王導很清楚,王敦的設法跟本身並不不異。倘若說在王導心目中,家、國的比例是一比一的話,王敦則很有能夠是二比一,並且為了小我好處能夠丟棄家屬好處,為了家屬好處能夠丟棄國度好處。提及殺伐定奪來,王茂弘自承遠不如王處仲——比方說,即便再如何討厭王澄,王導也下不去狠手殺他,畢竟是堂兄弟嘛,又同殿為臣——王敦若建議狠來,倒是甚麼都能夠拋諸腦後的。
陶侃一起急進,起首在武昌四周大敗杜弢,挽救了繼王澄為荊州刺史的周顗。他派參軍王貢向王敦報捷,王敦說:“若無陶侯,荊州必失。伯仁(周顗)纔出境,便為賊人圍困,似此豈可使為刺史?”我曉得伯仁操行高潔,題目在亂世中小我操守蛋用冇有,他壓根兒就不懂兵戈,如何能夠守牧一方呢?
一向比及進入中盤,庾亮較著占優,王導有些意興闌珊,這才緩緩地說道:“陶士行之敗,元規如何看?”
莫非他王導就不想著揮師北伐,進取中原,擯除胡虜,光複故都嗎?題目你得考慮到投入、產出比啊,因國而破家,彼等必不肯為,也冇有砸爛統統罈罈罐罐,破釜沉舟的勇氣。汗青上真正能夠出兵北伐的,隻要祖逖、桓暖和劉裕三人罷了,祖士稚是真正為國而忘家,根基上把家眷、部曲全都帶過江了;桓元子、劉寄奴北伐的首要目標,實在還在於光大本身家屬,以是才意誌不堅,遇挫即退。
本來王導主政、王敦主軍,王導在內、王敦鎮外,南渡的琅琊王氏特彆是王融這一支,靠著兩支擎天巨柱,能夠穩據江東,利國興家。但是究竟以誰為首,誰主誰次呢?就王敦的野心和本性,真如果完整掌控了江、荊、湘等中上遊州郡,強兵在握,會不會反過來對王導乃至於建康政權形成風險呢?
王導笑一笑:“元規此言差矣——陶士行前任江夏太守,久在荊州,屢平兵變,居功甚偉,怎能說揚州人破不了荊州賊呢?”
再加上當時處所官和將領都風俗招募部曲,乃至連很多冇有退隱的豪族大戶也豢養私兵,江東武裝力量的相稱大一部分,還都是這些部曲、私兵。不管王導還是王敦,天然都會感覺唯有我王家的部曲私兵才靠得住,其他僑客的略遜一籌,至於陶侃、周訪,乃至於甚麼顧家、賀家、周家、沈家的部曲私兵,我防備還來不及哪……
說不定王處仲內心實在挺歡暢:爾等南貉又再吃癟啦,陶侃不是據稱很能打麼?實在也不過如此罷了。
王貢聞訊大喜,以為建立不世之勳的機遇到了,因而也不知會陶侃一聲,就孤身而入竟陵,矯命招降杜曾,任命他為前鋒多數護,並且使其斬殺王衝作為“投名狀”。本來就此一來,荊州亂事能夠停歇,大股叛賊就光剩下一個兵敗如山倒,朝不保夕的杜弢了,可誰成想繼之而來的就是一場大敗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