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征召[第4頁/共5頁]
裴該笑一笑,說好——“卿之所望,我已承諾,則我之所慮,卿可為解否?”我既然做出了相稱大的讓步,那現在就該你幫我運營,該如何減弱江東之勢,使不為朝廷之患啦。
“至於琅琊王,昔拜之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皆權宜之計。國初即不設丞相,司馬倫先自稱相國,欲統轄國政,侵淩天子,此職不宜久置;而都督中外諸軍事者,若不能居於中樞,有何中軍可督?名實不副,非加權也,是反弱其名……”
以是劉隗說如果以朝廷之命,讓周訪名正言地順統治荊州,就即是在王敦身後埋下了一柄利劍。
裴該手捧笏版,略一躬身,說道:“胡寇既退,故都光複,關中初定,本當使諸王歸藩。然念琅琊大王久鎮江東,倘若離職,朝廷無人可充諸州郡牧守,江南易亂,故此還當命其持續為國度守備南土為是。然今諸王之尊,無過南陽、琅琊,南陽王不但不修職貢,反斷絕隴道,且前發軍侵入雍州,有兵向長安以挾製天子之意——搶先明南陽王之罪,然後纔可論賞琅琊王。”
琅琊王氏南渡後,有王導、王敦這兩根大柱子撐著,後輩多任顯職,但畢竟蘿蔔多而坑兒少,冇能搶到好位子,或者隻得虛銜的,卻也不在少數。劉隗對江東的人事很熟諳,當即一一指導申明:“王處明(王舒)唯幕掾罷了;王成棟(王擂)沉湎下僚;王子玉(王兗)忠不見用;即王悅(王導子)、王應(王含子)等,皆可試召……”
同時,明顯白白任命司馬睿為都督揚、荊、江、湘、交、廣六州軍事,拜為太宰。
裴該沉吟少頃,心說:這主張好是好,可題目是……你就不象我,能夠預先曉得周訪壽不久矣!
對於裴該的這一發起,梁芬和華桓都表示反對——他們恐怕司馬睿名正言順地坐定了江東,將會勢大難製。顛末裴該和裴嶷幾次安慰,終究司馬鄴開口了:“卿等之言,皆謀國事,而忘我意,朕心甚慰。然朕出身吳藩,即國不複,亦不肯改封彆人……”除非我另有兄弟活著,或者將來我有能夠把吳國封給某個兒子……不過話說,目前我皇後還都冇有呢,你們就不為此事好好考慮考慮先?
裴該回奏道:“名實不副之職,自當剝奪,為此須加琅琊大王他職、他號,覺得賠償。臣之意——何不即改封琅琊王於江東呢?”
司馬鄴聞言,不由又皺起了眉頭。他承認裴該所言有理,但是——“此非犒賞琅琊王也,而反奪其職,卿意究竟為何啊?”
“且諸葛道明名為北人,實南人也……”
劉隗說那是當然的——“裴公要求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