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三得三失[第2頁/共5頁]
裴該聞言,不由沉吟不語。
是以固然跟熊孝文相處時候不長,既為舊吏,裴該天然不能不平節相迎,以皋牢其心——變更熊遠,也是他收攏徐方舊吏的第一步,籌算除卞壼、郗鑒、蘇峻、衛循外,全都給接過來。特彆熊遠不是普通的噴子,也有理事之能,起碼有學習和實際的動力,當初在彭城開礦、鑄錢、製造兵器,對於北伐勝利很有助力。既如此,又豈可不善待之呢?
陳頵道:“工匠習末業,若誠能造東西,無益於農,加以獎掖,還則罷了。商賈逐利,不知仁義,是故曆代皆限其服用、居宅,以令人鹹知商為賤業,雖一時富有,但朝廷頒詔,瞬息間其家可破。
裴該便道:“則若舍敗穢而不顧,即生芝蘭,其誰知之啊?我今唯用芝蘭耳。”
裴該長篇大論,卻貌似並冇有壓服陳頵,對方你有來言,我有去語,二人當場辯論不休。中間兒熊遠瞧著大司馬的神采有點兒不多數雅,不由心急,從速找個機遇插話,問陳頵道:“所言一失,亦已申明,不知其二失為何啊?”你彆揪這個題目不撒嘴啊,還是先說下一條吧。
這也是鬚生常談了,裴該在消弭禁令之前,便曾經跟裴嶷等人就這個題目辯論過好久,對此早有應對之策。因而他笑笑說:“卿言商賈逐利而不知仁,我覺得一定。如鄭之弦高,犒秦師而救國,彼乃不知仁義,且有害於國度麼?”
再說還是熊遠保舉的,我總得給熊孝文留點兒麵子不是麼?最關頭的,裴該不記得後代史乘有記錄陳頵其人了——實在有,《晉書》中與熊遠等人同傳——則賢愚未辨,哪有一上來就先擺架子的事理啊?
對於洛陽朝廷的意向,乃至於中級以上官吏的環境,裴該天然通過裴詵、荀崧等渠道,刺探得清清楚楚,則陳頵曾一度上奏請他還朝,以及終究遭到各方大佬架空等事,也多少是有所耳聞的。正如熊遠所料,裴該並不痛恨陳頵,一則陳頵所言,一定在理,二則麼——不過一個噴子罷了,我多高身份,乾嗎要跟一個噴子置氣啊?
裴該點頭道:“我亦知之,不過機謀耳,比及三五歲,自當儘放屯戶為國度編民。此際軍用不敷,不得以而為之罷了。”
“如卓、程等,終不如石季倫(石崇)害國之甚也。且農耕之家,若止力田,不太小康,凡阡陌縱橫者,莫不因併吞起家。於彼等而無商賈之禁,人不覺得賤,莫非百姓都會仿效,去侵犯彆人田產不成麼?”
熊遠老誠懇實,將來前陳頵對本身所說的話——主如果解釋為甚麼要上那麼一道奏章——向裴該備悉陳述一番。裴該聞言,倒不由欣悅起來,笑道:“如此說來,陳延思幾為孝文之亞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