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四麵之相[第2頁/共5頁]
劉隗推讓道:“末吏與刁玄亮既罷庾元規,若再加職,必為王氏目為肉中之刺,且琅琊大王亦一定無疑……”司馬睿說不定就會揣摩,哦,你們勸了我半天,究竟是為我考慮啊,還是想藉此機遇從朝廷求官要權,為自家好處運營哪?“我等將自籌措,不勞裴公操心。”
對此裴該也不如何信賴。要曉得石勒和張賓是多敏的人哪,再奇妙的戰略隻能對他們用一回,第二回必定無效,那麼若真有鄧攸流亡在先,本身哪另有機遇步厥後塵呢?他本人開初在寧平城被俘之時,渾渾噩噩,還冇想那麼多,比及在胡營中臨時安設下來了,纔回想起另有鄧攸這一出呢……以問張賓,張孟孫不知為何,不肯多談。裴該心說若早想起這事兒來,我都不敢詐降,但是已然如此了,即便搏命也得試著逃一回吧。
因而比及郭璞上門來稱謝,裴該好言安撫,先安排他做書記,為本身草擬文書,然後就問了:“聞卿善相,能夠相我否?”
劉隗答道:“應思遠可也。”
鄧攸字伯道,平陽襄陵人,曾任河東太守——也算裴該半拉老鄉——還參過吳王司馬晏、東海王司馬越、新蔡王司馬騰幕。此人在“永嘉之亂”中的經曆,與裴該差相彷彿,也是曾為石勒所虜,被迫歸降——不過傳聞石勒本來是想要殺他的,他在入帳之前,發明門吏乃是舊識,就索要紙筆,寫下了死彆之文,門吏報告於石勒,石勒賞識鄧攸的文采,因而赦免之,置於幕下……
劉隗躬身答道:“敢不從命。”
裴該看重郭璞,首要在於此人筆頭了得,本就是兩晉之交的聞名文學家,他裴大將軍幕府裡就缺這類人。想那司馬睿坐鎮建康,幕下號稱“百六掾”,而他裴某部下,即便加上已然外放或遲早會外放以獨當一麵的裴嶷、殷嶠、遊遐、韋鴻等人,能湊齊三十個不?朝中、軍中,公事如此繁忙,代筆捉刀的不能夠老是小貓三兩隻啊。
統統商討安妥,隻等尚書草擬完製書,上奏天子——當然隻是簡樸過道法度罷了——裴該用印,便能夠明發了。劉隗辭職之前,裴該又提出來一個要求:“前聞鄉音,深有感到,且我幕下無如掾之筆,今求郭璞留任,卿意如何?”
比如說按照記錄,郭璞南渡前曾經憑藉過廬江太守胡康(或作胡孟康,或獨言康,考慮到當時士人以單姓為主,則孟康當為字,或‘孟’字為衍文),分開的時候,因為迷戀仆人家一名婢女,就取來三升小豆,撒於宅外。成果胡康大早上的起來,忽見數千赤衣人環繞其家,靠近去瞧卻又不見了。他天然找郭璞來卜算,郭璞就說:“君家不宜畜此婢,可於東南二十裡外賣之,且勿爭價,則此妖可除。”他暗中早派人跟二十裡外等著了,就此以低價買得心儀的婢女,然後書符投於井中,數千赤衣人儘皆反綁雙手,自投於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