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模棱兩可的情報[第2頁/共5頁]
在裴該看來,衛因之也不過中人之質罷了,但一則徐方地點太遠,他不便掌控,隻能續用舊人;二則衛循好歹是本身昔年任命的淮海處置,手把手教過他搞海貿,建水兵,臨時也找不到其他合適的人來接任了。
虞仲寧倉促看過,不由蹙眉,就問王貢:“襄國前致書來,子賜皆未猜疑,何故本日偏生躑躅哪?”
祖逖是如此,王貢、蘇峻等輩,本身在計謀方麵的才氣就不如祖士稚,更加冇有裴該的詳細先容——裴該倒是對王貢先容過石、張,但王子賜更多是從機謀角度去吸納、體味的——則於石趙今秋將如何行動,必定如墮五裡霧中。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但僅是指體味那些明麵上的數據,諸如山川陣勢、兵力和兵質、火線物質充盈程度、軍隊投放和糧秣調運才氣,等等,也要考慮到敵方主將的脾氣和秉賦。故此張孟孫雖對祖逖評價頗高,卻覺得祖士稚一定能夠瞧出他明攻厭次,實取曆城之計——當然啦,作為一名優良的智囊,也要製止策謀為敵所知或所料,必有彌補缺漏的安排——而祖逖之以是能夠一語道破曆城的首要性,則在於他對石、張,比石、張對他,要體味很多了。
二人進入草廬,劈麵而坐,燃起燈來,王貢便從懷內抽出程遐的密信,遞給虞喜,口中問道:“卿且看來,此言真偽如何啊?”
王貢道:“我也是這般思忖的,卻又不敢遽下定奪,是以來問仲寧。”
王貢沉吟道:“我自當往報大司馬與驃騎大將軍,然身在青州,不成不報郗使君與蘇子高。前者必能辨其真偽,後二人恐怕無此之能,倘為手劄所惑,行動失誤,怕是會怪在我的頭上……”
一是按照裴該的要求,該當誘引海商向東北方向拓航,直至平州,乃至於三韓,以便及時與劉琨等人相通動靜,則黃縣合法膠東半島北部,處南北海道之衝要,大的位置比較好;二則此處確切有扶植良港的地理環境;三是衛因之勘察至此,問及村夫,此地何名啊?村夫答道:“俗稱為龍口。”
衛循思考少頃,俄然間微微一笑,開口道:“我知王氏等牧守東萊、長廣,常常對付將軍,使軍資難籌,而我亦深感捉襟見肘。今有一計,不但能夠籌集軍需,且能逼迫羯賊,以減輕厭次的壓力……”
本就是孤城一座,去歲又被羯兵踐踏鄉間,極大地粉碎了境內的出產,則厭次城內糧秣空虛,就連前後耗損的人力也冇法獲得補充——蘇峻是會儘其能夠,給邵續運送物質的,助彼便是助己,但他可不肯意把麾下將兵,哪怕是東萊的人力,去投厭次這個無底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