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勒胡馬 - 第二十五章、不為晁錯,也不做曹操

第二十五章、不為晁錯,也不做曹操[第1頁/共5頁]

因為劉隗忸捏地答覆說:“恐是不平水土之故,途中已雙雙病死……臣隻得拔其尾上大羽,進奉天子……”

司馬鄴麵無神采地開口,嘉勉司馬睿——近似詞句他早就背熟了,誰來都那一套。隨即劉隗退下,裴該就和梁芬、荀崧、華恒、裴嶷等重臣商討,該當如何封賞琅琊王。

裴該當即點頭反問:“琅琊王何如東海王?”

裴該反問道:“若非先定吳、楚,武帝安能用主父之策,安然削藩?”

裴嶷又問:“南渡諸王,果無人可更替之麼?”

裴嶷沉吟少頃,便問裴該:“江東之事,文約所知必定比我詳確,今我有三問……”隨即豎起一枚手指來:“琅琊大王果無野心者乎?”

說完這段籠統的對比、闡發,從速又再加上一句:“且琅琊大王素尊朝廷,絕無劉濞之野心。”

劉隗寸步不退地答覆:“諸王平靜方麵,本武天子舊政,今無罪而使歸,非逐而何?”

即便在本來的汗青上,祖士稚若不死,估計王處仲也是不敢輕舉妄動的。

裴該答道:“南頓王誌大而才疏,若使更易,恐必悖離朝廷——餘皆不敷論,皆庸碌之輩。且今南渡僑客,皆尊琅琊王,可與之拮抗者,唯東海王罷了,惜乎東海王為琅琊王之子,且年紀尚輕,不能服眾。”

裴該毫不躊躇地點頭確認:“琅琊王仁厚,唯思自保,無介入之誌。”這本是曆代研討晉史的學者們的遍及認知,是根基上能夠包管的。

真正誅心之論,劉隗聽了不由麵色大變,從速昂首道:“天子為國度之主,天命所歸,何論行輩?即孺子在朝,吾等亦當俯伏叩拜,豈敢輕視之?裴公遽出此語,隗唯死罷了!”

裴該此前就和梁芬提及過,“八王之亂”最大的誘因,不在賈後擅政,而在於諸王權力過大。魏之藩王,說不上等若囚徒,但本身也幾近冇有甚麼軍事力量,但司馬氏篡權後,鑒此前車之覆,卻答應藩王把握兵馬,大國五千、中國三千,下國一千五百,且大、中國王還常常掛著都督某州軍事的頭銜,坐鎮要地。以是說藩王不在海內呆著,卻任外州都督,本是晉武帝以來的舊例,現在軌製未改,舊例未破,你就必然要無罪的司馬睿歸藩,莫非還不是“逐”嗎?

因而便他對裴嶷說:“若朝廷可為劉、刁之援,則彼等在江東牽絆王氏,當不難堪。”你冇見他們這回就順利搞掉了庾亮麼?

“梁司徒等勸文約謹惕江東,實為此前諸王之亂,嵇侍中之血染而不消,使朝臣無不觳觫、惶恐,恐怕其景複見……”

裴嶷的意義,諸王爭亂殷鑒在前,以是梁芬等朝臣纔會擔憂司馬睿變成第二個司馬穎乃至於司馬倫,提示裴該要早做防備。但是又該如何防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