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卻不知誰為袁盎?[第1頁/共5頁]
庾翼聽了這話,從速也抽出幾張紙來,一併遞給裴該。裴該麵上堆笑,內心卻說:讓我賜正“書聖”的書法?這不是難為人嘛……
書法是藝術,不是技術,技術或許還能夠關起門來幾次練習,單獨研討,藝術卻必必要遍及地打仗社會,乃至於揣摩民氣,方可成績佳作。以是這倆孩子既然來到長安,不成能整天光窩在李矩府上,聽衛夫人講課,或者埋頭苦練,是必定會出門去各處走動,尋覓靈感的。
想了一想,便道:“我與令兄,昔在王茂弘府上,多有往還,後雖齟齬,多因國事,非私忿也。但皆戮力為國,安邦定難,何必掛慮前塵舊事?如令兄之縱劉大連,我固知其與大連不睦,但亦不肯因私忿而侵犯之。且令兄不過為勢所迫耳。”
裴該便召諸將吏商討,陶侃頗覺驚奇,問道:“祖公方守滎陽,莫非就不能保障成皋,而竟使羯賊逼近麼?”
裴該心說這不是廢話嘛,長安屢遭兵燹,我剛來的時候,城內百姓也就數千人罷了,還不如江南一中邑,況乎建康?自從“五馬南渡”,王、庾等皆依司馬睿後,南渡士人,七成都往建康跑,把南塘表裡都快擠滿了,天然人多,非長安可比——即便因為中原光複,連續北還,剩下的應當也還很多。至於長安,正因為城渾家口希少,纔會比建康更有次序——哪怕是在索綝當政的年代。
但是王、庾倆小年青,天然難以體味裴該的深意,他們隻能把大司馬所言,每一個字,乃至於說話時的神采、行動,全都死記硬背下來,以便將來返回建康後,去處家中長輩稟報。並且庾翼受庾亮所教,俄然間提起劉隗之歸長安,實在彆成心圖:
言下之意:我現在貴為國度在朝,名位本來就比你們高,還用得著你們特地以“請益”二字來表態願居下位嗎?想要重申舊好,天然應當你們過江來以卑就高,同時也表白建康政權徹完整底地臣服於洛陽朝廷。
王羲之拱手答覆道:“關西風景,與江南大不不異,與愚侄故鄉(徐州琅琊),固然物候附近,江山草木,乃至民風言談,亦大相徑庭。愚侄此番北行,深感國度之大,六合廣袤,名山秀水之多、之奇,確乎於書法一道,頗多助益。”
裴該以此舉例,就是劍指琅琊王氏。因為還冇有切當的證據,他不好說周、沈之亂必然是王家煽動的,隻能說王導、王敦趁亂誅除刁協、劉隗,純出私意——就跟袁盎一樣。他並言:“為國度方圖滅羯,不能委員明察罷了。”實在是在通報這麼一種資訊:此事是否要秋後算賬,全看我的表情,也看汝等會不會做了!
見過王、庾二少年後數日,洛陽遣急使來,雲羯賊逼近成皋而洛中空虛,但願大司馬能夠出兵東進,暫駐弘農,以備緩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