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勢如破竹[第1頁/共5頁]
那麼王含哪兒去了呢?本來司馬承纔剛分開襄陽,王含就獲得了甄隨已破甘卓,而周撫進抵夷陵的動靜。從夷陵到江陵,輕舟也就大半日路程罷了,王含唯恐江陵有失,被迫放棄襄陽,從速去回救了……
陳劍領命而去,但甄隨本人卻並不乘船,而是采選了本部三百健卒,並從巴中招募三百善走山地之兵,翻山越嶺,抄巷子去襲江北堡壘。華船既至,晉軍的重視力幾近全都放在水麵上,就此被甄隨偷襲到手,北山堡壘連續克陷。隨即陳劍熔斷鐵索,華船即以連舫為首,順水直下,勢若奔馬,晉人安插在南山的弓手底子就來不及對準。
陶侃上奏裴該,申明這麼做的啟事,乃是虎蹲等小型鐵炮射程太近,於水戰中感化不大,而青銅大炮則製備不易,空耗物力人力,詳細的感化卻還瞧不出來……
隨即水陸夾攻,攻打建平郡治巫縣,甘卓不支而走,退保秭歸、信陵。隻是他於陸路奔躥的速率,比不上華船順水而下的速率,成果這裡才入秭歸,那邊周撫已經乘坐聯舫順利通過三峽,進抵夷陵城下了……
根基的計謀打算,是先用東路軍吸引武昌、柴桑方麵的晉軍沿江東援,巢湖海軍則出濡須口以阻其來路;趁此機遇,中路軍謀奪荊州北部地區,先下襄陽,複取江陵,一旦江陵克陷,便可照應西路軍,兩軍彙合後水陸並進,進犯防衛空虛的武昌城。
司馬承無法——他固然是藩王,但論官職卻在王含之下——隻得單獨領兵北上,恰逢華軍於新野城外——他都冇推測華師的進軍速率有這麼快——便即展開苦戰。
以是許柳仍舊建議以三年為期,再延後一段時候出兵為好。隻是延後也有延後的壞處,一則老將甘卓在建平沿岸設壘,江上橫索,固然因為物質貧乏,導致工程的進度很慢,但若再給他一年半載,如何著也該完成了,則甄隨東下,阻力將會極大;其次以巢湖的狀況,也不成能塞得下並耐久保持上千條戰艦。
這一計劃還冇來得及上呈洛陽,剛好陶士行到來,顛末調研以後,當場就給反對了——這不是混鬨嘛!
——————————
陶侃在給裴該的上奏中,直言炮船非不能建——畢竟是天子的主張嘛,哪能直接給否了呢——但是過分糜費,結果卻一定能夠彰顯。倘若不焦急伐江南,我們花個三五年時候,漸漸實驗,再加三五年時候,打造炮艦,亦未為不成;但估計一兩年內就要出兵,我這兒船還來不及造呢,哪有那麼多人力、物力和時候,去造還僅僅是假想的炮船?
且濡須水道畢竟狹小,則一旦被敵軍堵塞了濡須口,你有再多的船隻也冇啥意義啊。
華朝方麵,巢湖海軍不過在陶侃的督造下,新建成了樓船七艘,並前三艘,恰好十條,其他大小艦船五百餘;甄隨在三巴,遵循王濬的故例,形成連舫三艘,其他大小艦船二百餘。樞部計算水麵上的總戰役力,華軍尚不敷晉人的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