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試探[第4頁/共5頁]
梁芬無法,隻得退而求其次,建議說,那就遵循裴該的意義,由天子下詔,要各郡國兵馬齊聚大荔,共破劉曜吧。索綝卻還是點頭:“此無益之舉也。今劉曜十萬眾南來,又有虛除部為其助力,若各郡國遣軍往,恐為其一一挫敗,反弱關中之守……”他這話說得倒是也有事理,各郡國兵馬互不統屬,難以共同,這時候去馮翊,那就是添油去的,必被各個擊破——“裴文約會攻劉曜之言,其誰肯信?便發聖旨,彼等堅不從命,反墮朝廷聲望。”
第三步則是連續寫信給關中各郡國守相,裴該在信中冇請他們直接率兵到大荔來,而是提出建議,現在劉曜頓兵於大荔堅城之下,隻遣數千兵馬護守北地,那你們能夠去幫手打北地啊。隻要光複了北地郡,則劉曜側翼受敵,必定不敢再猛攻大荔,我這裡的壓力便能夠減輕一些了。一樣的函件,上邽南陽王司馬保那兒也一樣送了一份。
荀崧也發覺到本身剛纔多少有點兒手足無措,外加語無倫次,實在有損大臣風儀,聽到梁芬的責備,從速整容斂衽,坐正一些,拱雙手而過甚頂,垂首一揖:“司徒經驗得是……懇請解我之憂。”
梁芬提示他說:“馮翊去歲即落虜手,便不光複,原也無妨……然隻恐劉曜霸占大荔,其軍更雄,挾得勝之勢南下直薄長安,麴忠克難以抵擋啊!裴文約信中所言,不為在理,今劉曜、劉粲相惡,劉曜必欲急得關中,覺得根底,則此番來侵之勢,將更猛惡。中間不成坐守待敵,還當遣一軍去互助裴文約,即不能保住馮翊,若能護得徐州兵大部退還,則長安之防,可更安穩。”
“既如此,他當日前來,所為何事?悠長運營,毀於一旦,豈彼之所願哉?如果旁人,既不能進,乃思退守,然以君所述令坦事蹟來看,裴文約必不如此。不然,他囊昔奉建康之命,來複洛陽,便不當如此奮勇;既克洛陽,建康有命退兵,也必急歸,以保障徐方基業。他卻偏要率師入關勤王,又自請北複二郡,所求者何?恐其誌存高遠,非君我所能蠡測也。”
荀崧插嘴道:“杜曾匪寇,如何可與胡虜比擬……”
梁芬是以就說了:“聞景猷所述令坦之事,始知我疇前小覷了裴文約,其才、其誌,實不在乃父之下。因此便思,裴文約何故自請北複二郡哪?是謀國還是謀身?”隨即微微而笑:“實在謀國與謀身,也可並行不悖。前此我等都覺得他是祖士稚之附庸,代其入關,以窺朝廷真假,故不甚在乎,想必他也曉得關西無立椎之地,難以久居,是以才請複二郡……
索綝點頭道:“司徒不識城守事,向來守城非徒自依托堅壁,也須有驍騎精銳,逆賊於城外,以挫敵勢——孰雲涼州馬隊於城守無益?況我這裡如有所動,則南陽王必潛師來襲長安!”連連點頭,說我一兵一卒都是不會派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