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摘瓜[第1頁/共5頁]
當代多以斬首數作為報功的根據,但裴該本人卻並不很喜好這類蠻橫手腕——正所謂“苟能製陵犯,豈在多殺傷”。並且士卒割取和爭搶首級,也輕易混亂行列,乃至於貽誤戰機。故此裴該規定,隻要敵軍將吏之首,纔有代價——且與生俘同論——淺顯小兵的腦袋你割下一萬個來,我也全當冇瞧見。
要說荀氏女絕對是小我才,其勇、其謀,的確不讓鬚眉……不,即鬚眉男兒當中,也罕見這般人物。倘如果個男人,即便年齒尚幼,能夠心性尚且不敷成熟,裴該絞儘腦汁也要將其汲取麾下——甘羅十二歲能為秦之上卿,荀某都十五了,莫非不能退隱麼?題目她是個閨閣令媛……
徐州軍中有一套完整的授功體係,是裴該與卞壼等人幾次商討後製成的。功勞論級,裴該換了個後代的詞彙,稱之為“轉”——《木蘭辭》中即有“策勳十二轉,犒賞百千強”句,有能夠是南北朝期間的名詞。
哦,對了,恰是因為阿誰“嫁”字。裴該說要向我家提親,對於畢生大事,你畢竟還是個女人家,不敢本身拿主張,以是才如此嬌羞——但我要問的不是你的婚事啦!
但更首要的是,這女人固然不是天姿國色,也很看得過了,若能置以內幃,佳耦之間必定能找到很多共同說話,不至於整天大眼瞪小眼,除了家事外彆無話題可談。在這類期間,能夠找到個誌趣相投的妃耦,難度係數本來非常之大,冇想到老天爺眷顧,竟然直接送了一個到裴該的麵前。
裴該手底下的兵士,大多數都有家眷在廣陵屯田,本來就承諾說屯田三年,即放為自耕農的,從今春開端,徐州方麵已經開端分田授業了。但屯農成為自耕農,所受田產比徐州土著要略低一些:丁男六十畝,丁女四十畝,老弱一概十五畝——這是為了必然程度上彌合主客衝突。若士卒得功一轉,便可多予其家三畝地,得功三轉,分外犒賞一處家宅。
“我家是仍屯宛城,還是跟從裴使君前去東海,對於此事,汝究竟有何觀點?”
裴該點點頭,心說很好,你既然口出此言,就申明冇有必投建康之意——“杜曾殘部,儘為我所俘,不下五千眾,若儘屠之,恐傷上天好生之德;若縱之去,恐害百姓;若交與荀公,又怕荀公難以把握。倘若荀公成心,且為我暫駐宛城,當致信王世將,請其來領受襄、宛,將城、兵儘數與他,荀公則求一太守任,為我平靜東海,如何?”
打完一仗,奪占宛城,裴該天然有很多公事要措置——首要之事便是論功行賞了。
荀崧起首把裴該所言向女兒合盤托出,然後就問:“汝覺得裴使君所言如何?”
——————————
現在他終究能夠肯定了,《晉書》所載原有所本,起碼荀崧真有一個閨女兒,並且很無能,至因而不是能夠騎馬破圍而出,汗青已經竄改了,落空了機遇,恐怕會成為永久的謎吧——不過捏造乃父手劄去處周訪求援這類事兒,她應當能夠乾得出來。隻是,“十三歲”這類說法究竟是打哪兒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