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朕為解戰袍[第1頁/共5頁]
裴該回給他尺半之簡,上書:“伯嚭比周於越,實滅吳也,而越王不消。”
再加上昔日滅胡,可謂是天下由亂向治的轉折點,乃大家欣悅;至於本日滅羯……本是意猜中事,又有甚麼可值得大肆慶賀的呢?
對於裴挹、裴瑴兄弟,裴該亦網開一麵——首要感覺這些傢夥為惡不甚,並且實話說,文學之士,就算想做惡都冇啥能量……裴湛提出建議,說要不要也更易他們的姓氏,不讓他們姓裴,以免天家蒙汙呢?對此裴該笑笑說:“天下之裴,豈止聞喜一脈?除籍逐之便可,何必更姓。”
裴該笑笑道:“倒也無需如此……”他跟荀綽見了一麵,固然惡其骨軟,畢竟嘉其文才,乃赦其死。主如果荀綽久仕於晉,熟諳前後情事,並且有誌於史,創作了《晉後書》和《晉後略記》(統稱《晉後略》),尚未完篇。因此裴該就說了:“昔殺蔡伯喈,而使不能繼成漢史,先人惜之。則荀彥舒雖有附賊之罪,朕不能做王允,可即軟禁,使其成書。”
最恨石勒的,隻要河北人,為其一度涸澤而漁,使百姓多所凍餒也。至於寧平城殺降,所屠皆國度士卒和衣冠縉紳,淺顯老百姓是並不在乎的。
程遐這才完整死了心,因而不待受戮,即於獄中趁著監者不備,以衣帶吊頸,他殺了。但他雖死,腦袋仍舊要被砍下來,懸於槁街示眾。
你說得很明白嘛,要給我“解戰袍”,那我還敢戀棧不去嗎?
簡至繁曾在羯營中與裴該瞭解,自認當時對那位裴先生執禮甚恭,乃至於還曾經給他看過病來著……且厥後在沁水岸邊,也請楊清幫手帶話給裴該,表示本身偶然從羯,不過是因情勢所迫罷了。以是他感覺,隻要能夠見到裴該,在泣血懇請之下,本身小命應當是有望保住的。
原詩曉得明暢——說白了就是一個“俗”字——以是雖非名作,裴該也始終記得,就此有感而發。隻是言者偶然,聽者成心,祖逖乃道:“臣與陛下相約,使儘滅羯之功,今事已畢,返來還奏。馳騁數載,披霜嚼雪,今亦屆知天命之年了,骨朽筋損,恐怕再難臨陣——懇請致仕,許臣歸鄉隱居去吧。”
“大將膽氣豪,腰橫五尺刀。擂鼓江山動,揚旌日月高。麒麟原有種,螻蟻豈能逃?本日奏班師,朕為解戰袍。”
簡道衝動得眼淚鼻涕全都垂下來了,連連點頭:“恰是簡道——還望中間念及昔日之情,救我一救啊!”
這是裴該畢生所作的最後一首詩,當然也是抄的,原作乃明世宗朱厚熜的《送毛伯溫》,為:“大將生來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風吹鼉鼓江山動,電閃旗號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承平待詔返來日,朕與將軍解戰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