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老驥伏櫪[第1頁/共5頁]
陶瞻與周撫、周光三人,麵麵相覷,心說看起來老爺子是鐵了心要攻伐漢中啦,我們底子就勸不動……罷了,歸正不是馬上進兵,多說無益,那就從速去做出兵的籌辦吧。周撫是以就說了:“兒請先率兵前去西城,為阿爹密偵梁州動靜,並補葺城防,以備糧秣輸運與雄師進駐……”
裴該宿世讀史,冇重視到這個細節,但周訪壽數不長,他還是記得的。是以就對陶侃說:“若周士達能破楊虎,收漢中,則我更無後顧之憂,乃可直向平陽——彼若應詔,我當策應之。”
他說王敦謀圖荊州已久,先是找藉口消弭了陶士行的兵權,把他逼太長江去,繼而又承諾在剿除杜曾以後,即任命父親為荊州刺史,卻臨時變卦,改命王廙……
莫非我的奇蹟就到此為止了麼?剩下這不曉得能有多長的餘生,就要跟襄陽城裡碌碌有為,終究病死於床簀嗎?
因而籌辦了幾百件兵器、幾十條船,載運著五六千斛糧草——根基上是所要求的非常之一——交給陶瞻,說我軍還要順從朝命,出兵溯江而上,為你們管束氐賊呢,實在也拿不出太多東西來了。陶瞻力圖不得,隻得押運著這些物質返回荊州,見到周訪就說:
裴該對於江南的意向,也向來非常存眷,此事後果結果,他大抵也都清楚。當日朝廷初下詔旨,他就問陶侃:“此是王處仲欲取全荊,故迫周士達西上也。固然,卿與周士達熟悉,可試測度之,肯否報命啊?”
周訪便召半子陶瞻,及二子周撫、周光前來商討。
範長生鼓吹的,乃是“五鬥米道”。這一道法由沛人張陵入蜀後建立,張陵傳張衡,張衡傳張魯,到其孫張魯之時,攻入漢中,以教法勒束軍民,幾近把漢中建成了一個原始玄門的王國。厥後曹操滅張魯,命其率大部教民遷於中原,同時也有部分教民南逃巴蜀。在本來汗青上,東晉南北朝期間,“五鬥米道”逐步演變成“天師道”,有兩個富強的中間,一即巴蜀成漢治下,代表人物是範長生,二在江南,代表人物有杜子恭、孫恩等——更關頭很多世族後輩,包含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高平郗氏等,也全都信奉天師道。
“傳言沈士居諫王處仲,寸兵、粒米不與我,錢世儀乃雲稍稍與之。若多與我,以示其寬宏,可收荊州民氣;若不與,以示其剛烈,可定江州之政;唯稍稍與我……”
“隻是,以士達之性,老而彌辣,即知其難,亦或迎難而上。特彆以陳道元之言,恐其來日無多了……”就此把陳訓當日的觀相之語,向裴該先容了一番。
王敦與親信錢鳳、沈充商討,沈充建議彆給,錢鳳卻道:“周士達乃欲委過於明公也,我若寸兵、粒米不與,彼必上奏朝廷,請寢伐氐之議——今大司馬已破胡,自不畏氐賊出祁山,朝廷或將允其所奏。不如稍稍與之,以塞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