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百家姓[第1頁/共5頁]
裴該掐指一算,老先生均勻每天要寫三千多字,在這年代算是高產了。
裴該複書,直截了本地說:“姓氏豈由天定高低,或自定姓時便有尊卑之彆?不皆是靠著後輩立言、立德、建功,始能拔升的麼?則彼等高門,多承先人之蔭,而祖君一代之功,過於他家十世!孰謂不成啊?”
本擬嬰兒足月之時,再遍邀親朋,大宴一場,趁便把兒子的大名給定下來。但是纔剛半個月,竟然就從渭汭送來了新奇出爐的《姓氏誌》——董景道老先生的筆頭還是很快的。
裴該立即將幕中文學之士全都呼喚了來,要他們詳細審校這部《姓氏誌》,然後跟裴嶷兩個籌議了好幾天,定明高低,並且還多添了一姓出來,湊足一百之數——裴文約多少有點兒逼迫症。
完了裴該又伶仃喚來郭璞,說借用卿這支如椽大筆,以《姓氏誌》為根本,幫我寫一篇《百家姓》出來吧。
但是董景道也在所附手劄中明言,我這隻是初稿,還需核校、潤色。一則我學問有限——主如果手邊的質料不敷——必定會有訛奪,並且對於某些家屬的傳承、官途,純屬道聽途說,理應幾次覈實;二則詳細排名誰高誰低,這得裴公你拿主張,我寫的篇章前後,你就隨便調劑吧。
正在繁忙著,忽聽士卒喝道:“柳大夫前來,還不跪接?!”
並且也有很多本來排名就比較低的家屬,看出了此中的契機:裴公刊《姓氏誌》、《百家姓》,定世庶名次,不但僅遵還是日申明、家屬氣力,更重如果看現在的職位。比方說範陽遒縣的祖家,竟然得列第六(擱疇前估計五十名都玄),平原高唐的華姓,得列第十(疇前也必然在二十開外啊),啟事安在?不恰是因為祖逖得為驃騎將軍,華恒做了尚書左仆射嗎?
葛洪心說你既然明白了,那也無需我再多言,轉過甚去望望柳習。柳習會心,當即邁前一步,伸手把彭曉攙扶起來,說:“大司馬本授卿以重擔,卿卻懶惰,致有此難。然自來渭濱,士卒稟報,倒也勤懇,似已悔過前事……”
——————————
裴該本人是很但願把河東裴氏列為第一名的,但他畢竟還是晉臣,必將不能把阿誰宋版《百家姓》裡吊尾的複姓給撇嘍……以是裴姓隻能第二——
關東世家也並非都是鐵板一塊,且除了荀、鄭、崔等寥寥數家外,現在有秘聞的大半式微,能夠順利擠進河南祖逖個人裡去的,反倒多為二三流乃至於庶族——比方說李矩李世回,本為平陽人,是趙郡李的庶流,但在《姓氏誌》中不再單列家門,直接算他趙郡李,無形中拔高了身份——故此對於裴版《姓氏誌》和《百家姓》的衝突,竟然遠低於預期。
隻是關東地區屢遭兵燹,實話說文宗儒家也剩不下幾個了,且大多不肯意淌這趟混水。那麼既貧乏董景道的名譽,又冇有裴該的權勢做加持,外加不懂印刷術,隻能靠手抄,就算那些人把書編成了,又能夠掀起多大的風波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