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藩王的威勢[第1頁/共5頁]
在裴通想來,平江南尚且遙遙無期,江南雖下,再定交、廣,更不知要比及猴年馬月了;何況南邊煙瘴之地,疾疫殘虐,就怕本身有命去而冇命回啊。西域亦然,傳聞西出玉門便是戈壁,萬裡荒灘,少有城邑,民戶唯逐水草而居……向來放逐犯人,都冇傳聞有放逐去西域的!
因為此前裴該與重臣們檢驗曆代得失,提出若冊封能夠世代傳承,則總有一天會公滿坑而侯滿穀,對國度財務形成影響的。由此規定,爵位皆當累世而降——親王一世而降郡王,郡王及公五世而降侯,侯以下,及伯、子三世而降。也就是說,即便親王之嗣,十一世而降子,十四世後,乃與百姓無異了——雖說華朝是否真能保持十四世,也還兩說。
裴該對此倒也頗感欣喜。雖說為將者自述其誌之時,常常會複述馬援的名言,說:“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後代子手中邪?”但於祖士稚,裴該總但願他能夠得儘天年,不要因為戰事或者煩悶折壽而終。
裴通裴行之,在諸裴中出身比較寒微——他是庶子,且是老幺,特彆上麵另有個權勢熏天、複有頗強掌控欲的長兄裴詵在……想當初國度肇建的時候,不管西裴還是東裴,大師夥兒就都反對裴通封公,以為給他一個縣侯做充足了。
本身能夠想到這一點,兄弟們不成能想不到,即便兩位叔父年事太大,不堪遠冒風霜,說不定幾個兄弟裡有人在考慮過後,也會覬覦這個韓王之封呢……若無人搶還則罷了,既然如此,不可,我得先動手為強!
門客說:“若其主動來歸,朝廷必不便遽正法刑,然三五載後,亦不免如本日之曹嶷了。”
隻可惜,夏、越兩國實在過分偏僻,且受封之日遙遙無期,眼熱歸眼熱,卻冇人再敢跑去裴該麵前討封了。不過他們北逐鮮卑的熱忱卻無形間高漲了很多,因為會期盼著是否有朝一日,天子一歡暢,在高王、代王、遼王這三個名號空出來以後,轉而封贈宗室啊?漠北固然苦寒,比起韓國來,倒也差不太多。
比及裴通受任韓王以後,陣容顯赫,裴開兄弟不免感到失落,就連裴嶷口雖不言,心中亦多少有些悔怨。
裴該聞言愣了一下,隨即明白過來——這不學糙漢,你搞錯了人啦,此王濬非彼王浚,兩人差著半個世紀呢!
這跟他當年千裡迢迢,從長安前去臨淮,為司馬鄴去冊封裴該,還必須繞過中原胡據之地,打個來回,也差不太多了。
正在考慮今冬,最晚明秋便即大肆呢,樞密使祖逖卻再染沉屙,被迫上奏請辭。
但本日所封之韓王,卻可世代相襲,與國同休。在裴該想來,倘若裴通的子孫真能儘得三韓之地,複營建一如中國,那遲早是會被中原王朝找藉口給吞掉的,這個機率相稱之大。即便終究獨立,也當與中國無異,不象汗青上的高麗、朝鮮,大要上用中國之政,內涵則相差有若天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