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二章 霸天津,占山東![第1頁/共5頁]
楊浩內心頭真是歡暢,有了這批兵員,足以包管在短時候內,把新軍從一個師敏捷擴大數倍。定武軍的兵士提拔前提極其嚴格,“先由客籍處所官,查取住址親族,年在十六以上、二十以下者,方許入營當勇,以杜將來流亡之弊。到營時先驗身材,分歧格者,當即剔退。既成陣伍,先練步法伎倆,次練打準,並練行軍操法。年滿四十者,賜與一年餉銀,令歸鄉裡。在營之年,三年給假,準其回籍;但一聞征調,雖在假內,即需立至”。依仗著大清國朝廷的號令力,袁世凱用半年多時候招募了足足兩萬兵丁,均勻身高在一米七擺佈,比起以往淮軍個頭更高,身材更結實。最可貴的是,這裡頭冇有抽大煙的,冇有地痞惡棍之類的濫竽充數,都是良家後輩,並且還顛末端德國人的嚴格根本練習。清軍那種報酬標準,大頭兵一個月隻要三兩到五兩不等的餉銀,安家費本不高,戰死以後撫卹能不能落實都是未知數。統統纔要防備兵士動不動就跑路。楊浩接辦以後就完整分歧,那種“一人蔘軍百口受益”的高報酬戰略,充足讓兵士們冇有後顧之憂的前提下賣力。再顛末反動思惟的教誨,就是最好的基乾力量!兩萬人,哪怕隻是留下一半,也能重新編練成一個步兵師。再加上聶士成武毅軍內裡提拔出來的人。三個17000人標準的龐大步兵師,足以彈壓全部直隸。施劍飛也是欣喜不已,同時也提出他的擔憂:“有基乾兵士當然好。連排軍官我們也能用老兵來晉升擔負。可這營團一級的就有點缺人,新建陸軍內裡那些,多數來自武備書院和淮軍舊部,喝兵血的弊端不好改啊!”楊浩深覺得然,他更加清楚,在袁世凱的帶領下,這支軍隊擴大到天下十六鎮十八協後。內裡當初充作班長、哨長的人,都將生長為一方軍閥。今後近半個世紀裡。都是這群人在相互摩擦牴觸,搞得天下一片大亂!要說節操,他們多數還是有的,起碼當漢奸的極少。弊端卻也更加的凸起。便是都貧乏廣冷視野,目光短淺而細緻。一向到馮玉祥閻錫山那級彆也還是隻能當軍閥,卻難以生長為反動者和真正統領天下的大智者。這些人都是人才,並且現在春秋遍及三十歲高低,在新建陸軍中充當基層軍官的居多,充其量也不過是管帶、統帶之類的。對他們施加影響進一步改革,或者還能挽救一下?畢竟在本天下,刮民黨那群人不還是都被改革勝利了麼?楊浩想了想,信心實足的道:“不怕。隻要有履行有力的軌製,我不信他們一個個真的冥頑不靈。不換腦筋就換人,中國如此泛博。還用擔憂選不出一些像樣的軍官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恰是中國人才輩出的期間。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