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3)[第1頁/共4頁]
趙高讒殺李斯以後,升為中丞相,總領百官。而呂彥亦升為長史。他持太尉府符節而來,大要上受天子之令,實則是按趙高之命前來讒諂章邯。
章邯額頭一熱,倉猝拜下去道:“長史,還容末將道來。”章邯在秦廷的官職,是九卿之一的少府。在外則是統領驪山雄師的將軍。論官職之凹凸,章邯之位遠高於呂彥。但是呂彥是太尉府之官員,氣勢滔天,軍中諸將不得不忍氣吞聲。
章邯一說完,眾將皆稱善。但是,這長史呂彥卻勃然大怒。他俄然拿出胡亥的符節,重重置放在案上,指著章邯說道:“章少府,你忘了陛下先前問責之事麼!”
章邯未能救出王離,眼睜睜地看著長城軍全軍淹冇。王離失利以後,章邯隻得調派軍隊進入疆場,儘能夠地救濟長城兵團的殘軍。驪山軍團就在這塊鬼哭狼嚎,埋屍無數的故趙大地之上,與叛軍大小百戰。秦軍和仇敵幾次拉鋸,戰事停止得艱苦卓絕。戰局如此,章邯成為了大秦最後一部支柱,支撐著秦帝國搖搖欲墜的萬裡江山。
章邯再諫:“長史,兵家大事,乾係社稷之存亡。我部人馬冒然反擊,隻會遭到諸侯叛軍圍攻而敗,章邯為一軍之將,怎能讓部下白白送命?”
此時章邯正在與擺佈將士安插軍務,不想剛說上話,一名持著太尉府符節的使者未經通報就突入了中軍大營。
章邯道:“長使聽我一言。末將已派出標兵探明,楚軍與我部鏖戰至本日,已兵馬不敷,糧秣不繼。而諸侯各軍作壁上觀,與楚軍調和不力。隻要我軍恪守不出,不下百日,楚軍定然糧儘兵退。這楚軍在漳水按兵不動,也冇法擊破我棘原大營。加上諸侯叛軍皆不平楚軍一國獨大,其內部民氣不齊,將帥失和。末將已定下退敵之策,待楚軍糧儘,我部便揮師殺出,定能在漳水一岸完整擊垮楚軍,安定兵變!”
這咄咄逼人,態度傲慢的使者,姓呂名彥,現在是鹹陽太尉府長史。統領府內諸曹。
但是,武城侯王離終究還是未能抵擋住楚軍的猛攻。長城軍突圍失利,被叛軍包抄聚殲。
章邯點點頭,無法說道:“此為君命,我不得違背。”
呂彥冇想到章邯仍然按令行事,貳心中竊喜:“章邯忠心秦國,看來是仍然害怕陛下治其敗北之罪。”隻聽到章邯收回軍令:驪山軍馬分為全軍,前軍升帳點兵,籌辦軍器,要度過漳河奇襲楚軍;後軍留下老弱病殘以作後備,而中軍則坐鎮棘原,統帥全軍。章邯調劑結束,對呂彥說道:“長史還請入帳,明日拂曉,都尉董翳率前軍三萬先打頭陣,馬隊保護,奇襲楚軍!屆時還請長史與侍郎隨我中軍坐鎮!”
“章邯,休要再說!”呂彥拿起符節說道:“陛下有命,章邯如果扼守不出,則奪其兵符,由我批示諸軍!”呂彥說罷,拿出一卷文書摔在世人麵前,眾將撿拾起來一看,竟然是蓋著二世天子印璽的詔令。令曰,要讓章邯率軍反擊與諸侯聯軍決鬥。章邯合起聖旨,長歎一聲,說道:“陛下之令,末將豈敢違背。但是......全軍二十萬條性命,不能就義在章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