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滅國之戰:乞降】[第3頁/共4頁]
而真正令馬悍警戒的,並不是麵前的海內城,而是西麵丸都山上的尉那岩城。
馬悍毫不睬會,揮手打斷婁衍話頭:“拔奇既為長君,不就是下一任國君?他的行難堪道代表著高句麗的國度行動?”
馬悍出征前已做過充沛的功課,曉得這“大對盧”,就是高句麗國的百官之首,相稱於漢朝的丞相。一國丞相,紆尊降貴(當然,在大漢二千石高官麵前,算不上甚麼高貴),奉表請降,公然夠誠意。
時候過了半個世紀,正始三年(242年),曾一度歸服的高句麗第十三代王東川王位宮背叛魏國,出兵攻略遼東的西安平,數年前他曾在安平口一帶與來自南邊的吳國使者聯絡。位宮的行動當然激憤了魏國,魏廷命令幽州刺史毋丘儉率雄師征剿。
馬悍冷冷盯住婁衍,一言不發,直到婁衍麵色慘白,汗出如瀑,幾近站不穩時,才冷然道:“我雄師跋山渡水,千裡躍進,為的是給入侵者一個永誌不忘的經驗。現在剛開了個頭,足下一張賠罪表就想把我們打發了麼?”
就在馬悍的中軍帳內,兩邊展開投降與受降構和。說話方麵是不成題目的,不管是夫餘人還是高句美人,其國大小官員都以漢語為官方通用語。交換方麵完整無礙。
馬悍並不清楚汗青上公孫度與曹魏兩度進擊高句麗之事,但有一點卻再明白不過,有如此操蛋的惡鄰,牴觸是早遲早晚的事。遼東軍征討高句麗,也隻比汗青上早了兩年罷了。公孫度忍了兩年,他馬悍倒是兩天都不能忍,既然遲早都要打,那遲打不如早打。
尉那岩城始建於西漢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麗從紇升骨城遷都到海內城,同時築尉那岩城為其衛城。
這座獨特外型的城池,就是高句麗王都――海內城。
既然是構和,並且手裡握著最大籌馬,馬悍天然不會白白華侈,當下先發製人,拍案痛斥高句麗軍違逆犯上。罔顧屬國職份,屢犯上國。今次更突破邊疆二十餘年之安寧平和,犯邊犯境,孰不成忍。遼東雄師為保境安民,故提雄師薄城,施以嚴懲。以儆效尤。
當日,馬悍以免除高句麗新君來回馳驅之苦為由,拔營西進,至海內城二十裡外一片平野處,重新安營。高句美人天然也曉得,馬悍此舉意在威懾。但還彆說,高句美人就吃這一套,要不如何一聽拔奇雄師一戰而滅,就慌不迭奉表賠罪呢?
婁衍倉猝道:“不敢、不敢,敝國將量傾國之物力,為太守拂塵洗塵,並犒勞大漢天軍。貴軍此次行動所破鈔軍資,敝國將倍償之。”
此城北高南低,沿山勢起伏而築,東、西、北三麵城垣外臨峻峭的峭壁,城內為陡峭的坡地,呈不法則的四邊形,形如簸萁狀。城周長與海內城附近,俱為六裡,亦有六座城門,均有甕城。普通環境下,隻能從東、南二門登山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