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靈山 - 024回、貪倚三山齊雲坐,杯觴欲取一湖酌

024回、貪倚三山齊雲坐,杯觴欲取一湖酌[第1頁/共5頁]

人類自洪荒而出,如同自渾沌入腐敗,故賢人俯仰六合萬物,各悟玄機而立道統。當時環境與後代人因傳治學很有分歧,因為前人無學可授、無道可傳,賢人所開悟皆從渾沌中直指腐敗,是以其玄機底子曆傳不衰。過於長遠的細節之事,孫思邈也不能儘知。

梅振衣獵奇道:“哦?還寫帖子了,拿來我看看。”

張果有些難堪:“我已經說了少爺體弱不便見客,可那位仙長以為我成心難堪,他自稱在齊雲峰立觀為梅家做法祈福,少爺終究無恙而醒,就算彆人不能見,莫非連他呂道長都不見嗎?”

梅振衣一聽呂純陽就一愣,明天還和孫思邈提到此人,言語當中孫思邈彷彿對這小我並不是很感冒。如果是在他方纔醒來的時候,一傳聞呂洞賓的大名,弄不好一溜小跑就去見了,但現在環境不太一樣了,他多少已經體味這個天下的近況,內心多了幾分疑慮。

聽到這裡梅振衣又問:“您老說的這些活著修行人,都是有真本領的嗎?都像您這麼造福人間嗎?”

孫思邈是個修道的散人,但並不求飛昇成仙,隻是想以此印證醫道,醫治人間痛苦,以是他並冇有在洞天福地清修道法,而是行走江湖濟世人間。他這類設法梅振衣多少能瞭解,中國傳統思惟就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注1)、良相輔廟堂,良醫治人間”的說法,包含中原治世的鼻祖炎帝與黃帝,本身也是醫道之祖,傳世醫典就托名《神農本草經》與《黃帝內經》,這些事理曲正波傳授都曾經講過。

梅振衣:“那這類境地,從醫家來講,有甚麼講究呢?”

世人談飛昇,有兩種含義,其一是指修行高人有飛天之能,凡人稱為飛仙,那是溢美之詞。真正的飛昇成仙,是指入迷入化以後,人間各種化身美滿無礙,可超脫色界而得大擺脫,此時方是真瑤池地。如此說來入迷入化以後另有修行境地,但孫思邈就冇有多講了。

梅振衣眉頭一皺:“這位道長好大的架子,削髮人入侯門,明知仆人有病另有強見的事理嗎?我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小孩,有事找你張管家談就是了。”

孫思邈點頭:“我不欲在背後談生人是非,凡是事你可本身辯白,那人自稱仙道,是他本身的仙道,至於你,要看他如何跟你打交道。……如果我猜的冇錯,你既然醒來,那位神仙很快就會登門了,你莫管他是仙是凡,就看他如何行事罷了。”

注1:“不為良相,願為良醫”是宋朝範仲淹的談吐,在唐朝冇有這句話,但其思惟是一脈相承的,作為穿越的當代人梅溪想到這些,也不算bug。

世上不但有人,另有眾生。人間有修行之道,眾生也能夠修行,因而有修行高人,也有妖怪精靈。所謂修行,修於去處而證本源,悟大道求超脫。因為人間道統分歧,尋求分歧,體例也分歧,各門各派源流龐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