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節 東京見聞(4)[第1頁/共4頁]
水傀儡的演出是在非常熱烈喧鬨的氛圍中緩緩展開的,先是大吹大擂,大鑼大鼓的吹奏,近似中國戲曲之鬨台,真是管絃絲竹,蔚然作響。而後那些活矯捷現的水傀儡喇叭將便粉墨退場了,真是都雅極了,不過我還是第一次旁觀這些在水上演出的木偶戲,因為跟著期間的遷變,水傀儡於明朝以後即消逝了。以是還是這當代好玩兒,大宋群眾的文娛文明活動真是豐富多彩。
我們又去中間的北裡了,這裡真是名副實在的文娛場合呀。其間風月樓台,尊罍絲管,雜伎名優,獻媚爭妍,絡繹奔赴,管絃絲竹,蔚然有聲。各種演出,推陳出新,應有儘有,入迷入化,平中求奇,非常都雅。各種百戲不斷於耳,讓人目炫狼籍,觸目驚心,擲投五劍、跳劍丸、走繩索、爬高竿,走鋼索,口吞利劍,把戲演出,真是“前頭百戲競狼籍,丸劍跳擲霜雪浮”。看得我們如癡如醉,津津有味,目不暇接,目瞪口呆,流連忘返,大開眼界,忘乎以是。
這邊如此熱烈,那邊又有掌聲如潮,我們循聲移步疇昔,本來是水傀儡的演出。這類演出時以水力之構造活動停止表示的。水傀儡的劇院是露天的,由戲房、戲台、觀眾席三部分構成。而戲台是個長丈餘、闊一丈、深二尺餘方的大木池,錫鑲不漏,添水七分滿,不過內裡的水略微有些渾濁。把持木偶的戲房則是封閉的,抄圍屏隔著,前麵節製構造的人皆在圍屏以內。為了讓木偶浮出水麵,以是利用無花果、黃心木等雜木製造,並且這些木頭人男女不一,約高40公分,五色油漆,彩畫如生。它們的雙手能高低擺動,身材、頭部都可自在安閒的轉動。偶身之下有均衡座,亦是浮標,是安裝木偶構造的處所,座下安裝繩和鉤,有一長竿安於座下,內裡的人便能夠操縱水力,拉動繩索和把持竿子,隨便節製木偶。這些木傀儡能歌善舞,矯捷自如,千變萬化,行走坐臥,和真人一樣,最奇妙的,竟然還會眨巴著忽閃忽閃的大眼睛,真是奇異之極,真是比我們當代社會的機器人還要更上一層樓,因為它們冇電就是一堆廢鐵。
如癡如醉的看完了演出,我們說談笑笑的往前走去。
聽到那邊的掌聲如雷貫耳,我們從速湊上前去,細細撫玩起來,本來這是個看似簡樸,實則奧妙非常的戲法是以酒具和酒為內容——叫“繁華仙酒”。那位蕭灑的當代雜耍帥哥麵帶淺笑,端端站立,手拿一隻敞口的酒壺和一隻小酒杯,先向各位觀眾一一揭示,有模有樣的把壺口朝下,隻見內裡空空如也,無一滴酒流出。為了讓大師看得更清楚,他又用一根竹筷從壺口插到壺底,取出後的竹筷還是乾的,隻為了向觀眾證明壺是空的。接著他把壺口反轉向上後拿過酒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些美酒源源不竭的從本來空空如也的酒壺裡揮灑出來,一會兒工夫便斟滿杯美酒。然後他又故弄玄虛地向著酒壺吹了口仙氣,再把酒壺朝下倒轉過來,卻又滴酒不見了。而當他把壺吹口氣,那美酒又持續流個不斷。而當他把杯中的酒倒回酒壺時,卻見壺中的酒滿滿的溢位壺口。最後他又向著酒壺吹了口氣,卻見滿壺美酒突然消逝。觀者無不稱奇叫絕。這入迷入化的把戲忽來忽去,竄改莫測,非常奧妙,真是令人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