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女中堯舜,擬於帝王[第1頁/共4頁]
慈安還在奇特,“咦,門裡頭如何擺了一塊大石頭……”
確切新奇,這明顯是宮門,屬儀門的性子,卻采取了牌坊門的款式,但又不是平常的牌坊門——上部是廡殿頂,下部是欞星門款式,能夠說是……嗯,儀門、牌坊門、欞星門的“異化體”了。
“另有,”關卓凡說道,“再請兩位皇太後想一想乾清宮的規製——九間、重簷,乾清宮為‘天子正寢’,規製是低於‘天子正殿’的,則皇太後的‘正殿’的規製,尚不如天子的‘正寢’的規製——分際如此,何來‘僭越’?”
“風趣!”
何況麵前的“九間”的“皇太後正殿”?!
她也不籌算作態謙讓了——這一來,大殿已成究竟,再如何也不成能“從速撤了吧”?二來,這裡不比迴鑾之時乾清門前的萬眾諦視,身邊冇有“外人”嘛!
進了仁壽門,繞過“照壁石”,仁壽殿的全貌,便揭示於麵前了。
兩宮皇太後目下是“撤簾”了,不過,修頤和園的時候,她們二位,可還在“垂簾”,是以,“正殿”或者說“外朝”的部分,是有朝房的規製的。
頤和園裡,本身的寢宮樂壽堂——不美意義,和高宗純天子的樂壽堂重名了;“東邊兒”的寢宮玉瀾堂,同仁壽殿,都是相互獨立的。
皇夫在一旁指導:兩邊兒的屋子,是“九卿朝房”。
如何能夠?皇太後正殿的規製,不是七間嗎?
門兩側的宮牆,也很新奇——一左一右,各嵌了一座既非常恢弘、又極其精美的磚雕影壁,這兩座磚雕影壁,構成宮牆的主體,紅色的牆體本身,反而退居其次了。
不過,母後皇太後接下來的語氣,倒是又驚又喜,“不過,天子倒真是進益了!又曉得《論語》,又曉得《禮記》——這很多典故,隨口就能搬了出來——好,好!”
她清楚的很,九間之於七間,重簷之於單簷,其間差異,如何可比?
天子、皇夫奉兩宮皇太後移蹕頤和園。
“姐姐,”慈禧安靜的說道,“說到朝章典製,天然是他們做大臣的比較明白些,既然已顛末端公議,他們如何說,就如何辦吧!——我們姐兒倆,既然已經‘撤簾’了,也不好再多囉嗦些甚麼了。”
這是擺明車馬,將她——啊,還得加上慈安——擬之於帝王了!
慈禧的話風,慈安天然是聽出來了,甚麼“他們比較明白些”,甚麼“已顛末端公議”——慈禧是想要這個“九間”的“皇太後正殿”的。
慈安也是笑容滿麵,不過,她的存眷點,和慈禧分歧,“可不敢跟堯舜比!——那都是大賢人!”
紫禁城裡獨一真正意義上的“皇太後正殿”,是慈寧宮,不過,即便慈寧宮,也是前殿後寢的格式——正殿為“慈寧宮”,寢宮為“大佛堂”,都在一個院子裡,相互麵麵相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