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有人殺人,有人誅心[第1頁/共3頁]
阮知方重新落座,呼吸不由有些短促了。
但是,陸路也不是那麼好走的,順化和土倫之間,有一座山,曰海雲嶺,是順化和土倫的天然地理分開,越南國土狹長,順化居南北當中,方纔幸虧“蜂腰”的位置,一座海雲嶺,完完整全,擋住了北上的路,繞都繞不疇昔。
阮知方心中又是一跳,“呃,是我講錯了,那,維公的意義是――”
但是,這個“憂心”,如何能夠明說?
當初,法國人固然攻陷了峴港,卻在海雲嶺被阮知方據險擋住,一戰倒黴,衡量利弊,才轉而南下,去攻打嘉定的。
這個安排,並不算過分不測,但是,阮知方的心,還是怦怦的跳了起來:固然隻要“一半”,這支軍隊,到底還是要進順化!
阮知方非常難堪,“呃,這個,是……呃,也不是……”
“劃子跟著我,”唐景崧說道,“大船嘛,南下土倫――就以土倫為錨地好了。”
他想起了阿誰大鐵罩子裡的黑洞洞的炮口,心頭不由大大一跳。
公然,唐景崧笑道,“含翁談笑話了!哪兒能就泊在此處呢?此處的水,固然不算深,可到底是外海,無風無浪還好,風波一大,船再大也吃不消啊!再者說了,此處間隔岸邊還是太遠了些,補給甚麼的,也實在是不便利,總得尋一個港口,纔算端莊的錨地啊!”
且不說如果法國艦隊――非論範圍大小――呈現在順安河口,必定引發越南邊麵的高度警戒,順化必全城防備,如此一來,叛軍就冇有體例像一八六六年的“丁導之亂”那樣,俄然發難,攻入皇城了;單說以順安河口的地形、水文,法軍若要強行登岸,隻能派一支很小的軍隊出戰,十九世紀,並冇有甚麼“特種作戰”的觀點和才氣,拿如許小的一支軍隊上陣,是怕越南人餓著了,送去替人飽肚嗎?
前文說過,法國代理駐華公使博羅內,跟公使館一等秘書克萊芒吹水,說如果他是交趾支那總督,就會直接插手一八六六年的政變――派一支水兵陸戰隊守在順安河口,城裡一亂,當即登岸――以庇護在順化城裡的西方布羽士的名義,然後,順勢攻入皇宮。
唐景崧擺一擺手,打斷了他的話,“含翁請坐!我的話,也重了些――含翁包涵。”
這根基屬於紙上談兵。
但,他又如何能說“行不通”呢?
下頭的話,甚難說話。
另有,是否必然“就泊在此處”,尚在不決之數,本身慌鎮靜張的表態,會給唐景崧一個越南君臣不歡迎天朝雄師進入順化的“曲解”,大大不當。
不過,不管如何,九條大船,不入順化,船上的大炮和雄師,天然也就不入順化,阮知方內心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唐景崧已經說了,那是“保護”,欽差的“保護”,天然要“保護”在欽差身邊――天經地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