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無事不登三寶殿[第1頁/共3頁]
西江米巷,倭府。
倭仁忍了一忍,畢竟冇有忍住,皺了皺眉,歎了口氣,說道:“回王爺的話,聽過。但是,劉偶齋固然荒唐,但已領受了訓戒,又……唉,算是夠不利的了!寶竹坡下筆如刀,形同追殺,刻薄至此,那不是……落井下石麼?少年人……唉!”
科舉。
程朱為倭仁所宗,宋版《近思錄》,開卷即聞先賢呼吸,倭仁心跳加快,躊躇再三,到底冇有說出“不要”的話來。
“是!”倭仁的語氣,微微有些衝動了,“不然,朝廷也不能廢寺人傳旨怒斥的軌製!皇上和皇太後當然聖明天縱,卻也要仰賴王爺擇善剛強,相機進言,庶幾有濟!”
既然現在還不能搬開它,那麼,就隻能儘能夠的改革它了,使它的正能量儘能夠的多一點,負功效儘能夠的少一點。
關卓凡點了點頭,說道:“嘴長在人家頭上,真叫做冇有體例!艮翁,說句實話,我對劉偶齋,是很憐憫的。”
*
關卓凡微微一笑,說道:“寶竹坡後生小子,與艮翁‘過從’,怕是還冇有這個資格。不過,剋日他寫了一個帖子,外邊傳得倒是熱烈。嗯,此中兩句,‘皓首窮經,不及秘義’,不曉得艮翁聽過冇有?”
他要動甚麼呢?
關卓凡阿誰“統統禮節軌禮服用起居,皆用多羅郡王例”的多羅貝勒,多少受益於寶廷等一班閒散宗室造的上述言論的。
此時的寶廷,身份已經分歧,他客歲鄉試“中式”,成了舉人,劉雲溪便端莊算是他的翰苑前輩了。一個方纔落第的小年青,距進士落第還遠著,卻對進士出身的翰苑前輩如此不客氣,實在惹人側目。
倭仁“不回禮”的金鐘罩,就此被關卓凡破掉了。
又一種說法緊跟著起來了:當今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世易時移。“一心隻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行不通了!聖賢之書當然要讀,但是,“窗外事”也不能不“聞”啊!不然,再如何“正路出身”,出來出去,也就是一個劉雲溪罷了!
乃至也不是“鼎新”科舉。一看到“改”、“變”一類字眼,立馬會有一大堆“讀書人”,針紮屁股般跳起來,“利不百,穩定法;功不十,不易器”嘛!
這個寶廷,書友們約莫另有印象,他是個閒散宗室,關卓凡的鐵桿粉絲。軒軍安定了日本長州之亂,帶回了和櫻天皇,朝廷“議功”,寶廷雖不在朝,卻一力鼓吹,關卓凡“內,扶社稷將傾之危;外,定強盟、收順藩”,這是“列土分茅”之功,“夏賞五德,爵以勸功,古有明訓”,朝廷“不宜因循”,應當“酬以王爵”。
倭仁微愕,說道:“這個……請王爺訓諭。”
“艮翁,“關卓凡一笑,打斷了倭仁的話,“我曉得你要說甚麼,我來都來了,你趕我走不成?不說這個了,我今兒帶了極好的茶葉過來,我們進屋喝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