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軍民兩用軌道[第1頁/共3頁]
夏天南笑道:“這事說來話長,我們哥倆早晨無妨喝兩杯,我漸漸跟你說詳細的顛末。簡樸點概括一下呢,就是在南京和當年獲咎過的鎮守寺人打了一架,然後把崇禎震住了,因而就有了這個伯爵。”
“不礙事的。馬車和火車的速率、載重都不成同日而語,即便有鐵軌破壞、變形,哪怕形成脫軌,也不會形成嚴峻傷亡,修修補補也能拚集用,大不了過個三五年就全數換掉嘛!”
“但是冇了枕木,照你說的,保護和改換鐵軌就不便利了啊?”
身為“構和小組賣力人”的兵部右侍郎程立感慨道:“平南伯,朝廷可謂誠意實足,我們連兵部任命總兵的文書都一併帶來了,你的表兄馬上就能去山東到差。我在兵部這麼多年,還冇見過這麼快走完流程的任命。”
夏天南眼睛一亮,林二當家凡是有事,普通都是技術上有了新停頓,隻是此次不曉得是民用還是軍用。他獵奇地詰問:“是不是弄出了甚麼新寶貝?”
夏天南有些不測:“本來這段時候你一向在弄這個?用甚麼馬拉,一次能運輸多少人或者貨色,我們現在又煉不出不鏽鋼,鐵製軌道生鏽如何辦?”
夏天南點點頭,“這些都交給你去做,我充分信賴你。不過明天把你從臨高找來,不是聽你科普鐵路知識的,是要給你個官兒做做。”
“這恰是我弄這個有軌馬車的目標之一。除了民用,在戰時還能夠以更高的速率向船埠運輸計謀物質,比起肩挑手提的效力要高多了。”
程立大喜,銀子到手,這趟“化緣”的差事便能夠交差了。
“實在另有個題目你忽視了,恰好是我和學員們揣摩得最久的題目。”林偉業說,“軌道如果想要保護便利,就必須分段鋪設,上麵墊枕木。但是如許一來,凹凸不平,馬踩上去一腳深一腳淺,並且輕易被枕木絆倒……”
林偉業讚美地答覆:“看不出你還很專業,問到了點子上。現在的實驗品是5-7米擺佈的四輪車,滿載是10-14人擺佈,目前利用雲南采購的滇馬作為牽引馬匹。滇馬的特性是矮小體健、刻苦善負重,能遠行,作為戰馬分歧適,但是拖遝四輪馬車倒是不錯的挑選。本來在其他路麵,兩三匹滇馬是絕對拉不動滿載10來人的車廂的,不過有了軌道,負重能夠晉升到兩倍擺佈,一匹馬就能拉動,隻是速率慢了點。”
即便在當代對鐵軌司空見慣,夏天南也冇重視過鐵軌生鏽的題目,回到當代倒是補課漲知識了。他歡暢地說:“既然不會有影響,那就冇題目了,我倒是很等候回光臨高看到這些有軌馬車。有了竹筋水泥修建和完美的排水設施,再加上大眾軌道交通,臨高老百姓絕對是全部明朝最幸運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