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論語為政(2)[第3頁/共5頁]
2.20 季康子①問:“使民敬、忠以②勸③,如之何?”子曰:“臨④之以莊,則敬;孝慈⑤,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③損益:減少和增加,即優化、變動之義。
2.17 子曰:“由①,誨女②,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①子張:姓顓孫名師,字子張,生於公元前503年,比孔子小48歲,孔子的門生。
③勸:鼓勵。這裡是自勉儘力的意義。
【註釋】
②因:因襲:相沿、擔當。
【註釋】
孔子說:“一小我不講信譽,是底子不成以的。就彷彿大車冇有輗、小車冇有軏一樣,它靠甚麼行走呢?”
孔子說:“不是你應當祭的鬼神,你卻去祭它,這就是奉承。見到應當挺身而出的事情,卻袖手旁觀,就是怯懦。”
【註釋】
【原文】
④也已:這裡用作語氣詞。
②以:連接詞,與“而”同。
【原文】
④臨:對待。
信,是儒家傳統倫理原則之一。孔子以為,信是人立品處世的基點。在《論語》書中,信的含義有兩種:一是信賴,即獲得彆人的信賴,二是對人講信譽。在前麵的《子張》、《陽貨》、《子路》等篇中,都提到信的品德。
【評析】
①輗:音ní,當代大車車轅前麵橫木上的木銷子。大車指的是牛車。
孔子說:“由,我教給你如何做的話,你明白了嗎?曉得的就是曉得,不曉得就是不曉得,這就是聰明啊!”
在本章中,孔子又提出“義”和“勇”的觀點,這都是儒家有關塑造高朱紫格的標準。《論語集解》注:義,所宜為。合適於仁、禮要求的,就是義。“勇”,就是勇敢,英勇。孔子把“勇”作為實施“仁”的前提之一,“勇”,必須合適“仁、義、禮、智”,纔算是勇,不然就是“亂”。
【評析】
2.12 子曰:“君子不器①。”
③斯:代詞,這。
②比:音bì,勾搭。
①哀公:姓姬名蔣,哀是其諡號,魯國國君,公元前494—前468年在位。
【原文】
②異端:不精確的談吐。彆的、分歧的一端。
【註釋】
【評析】
①器:器具。
【譯文】
孔子說:“進犯那些不精確的談吐,禍害便能夠消弭了。”
⑤孝慈:一說當政者本身孝慈;一說當政者指導老百姓孝慈。此處采取後者。
④疑:思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