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馬來西亞的馬來人與華人及其關係研究 - 第一節 國陣與馬來人政治支配地位的進一步提升

第一節 國陣與馬來人政治支配地位的進一步提升[第1頁/共2頁]

國陣在建立過程中,曾遭到馬華公會的反對,因為預感到將會減弱本身在國陣中的影響。究竟上,當民政黨成為國陣成員黨以後,馬華公會固然還是華人的最大政黨,並在國陣中居於第二大黨的位置,但是,其在馬來西亞國陣當局中已不再是唯一代表華人好處的黨。與此同時,因為成員黨的增加,以及巫統在海內政治安排職位的穩固和強化,馬華公會在國陣內與巫統還價還價的職位和才氣也再次遭到減弱。這就直接導致了,國陣建立後,馬來西亞華人的政治職位和影響也進一步被減弱。

國陣建立後,在巫統的帶領下,持續博得幾次天下大選的勝利,並且均是以博得結合邦議會五分之四議席的多數而得勝,毫無疑問,國陣力量的加強,就等因而巫統在海內的帶領職位的加強,從族群政治這個角度看,就是代表馬來人的巫統在朝職位的穩固。

因為獨立憲法是在特彆汗青前提上馬來人與非馬來人之間相互讓步的產品,是巫統主席Tunku Abdul Rahman和馬華公會主席陳禎祿等老一代暖和派帶領人一手促進的,這不但很早就招致了激進的馬來民族主義者的不滿,招致了一些華裔大眾如華教人士的不滿,更首要的是,跟著巫統在海內政治安排職位的穩固,反而成了束縛其統治的力量。是以,修憲就是在所不免了。還因為以巫統為代表的聯盟/國陣在結合邦議會中占有有2/3以上的多數席位,這就使得點竄憲法成了一件非常輕易的事,以是,獨立以來,馬來西亞憲法點竄的頻度是少見的,如從1958年到1985年的27年間,共修憲29次,此中1969年後修憲18次。在朝黨修憲向來都無益於穩固和保護其統治的一麵,從族群題目方麵看,修憲的成果使得馬來人的特權職位獲得了穩固,這就是把它們全數列入“敏感”題目,而不答應公開會商。

1969年馬來西亞大選中聯盟黨的得勝,海內反對黨及反對政治的存在與生長理所當然被以為是最直接的啟事,那麼,如何消弭這一威脅,天然也就成了巫統所存眷的首要題目之一。1970年9月22日,Tun Abdul Razak正式代替Tunku Abdul Rahman,成為巫統主席和內閣輔弼。他針對反對黨的存在和影響所采納的最有效的體例,就是擴大聯盟為國陣,以此一度有效地吸納、消化了反對政治權勢的威脅。20世紀70年代初,顛末不竭儘力,他終究壓服非馬來人政黨魁首同意插手新的政治聯盟――國陣( BarisanNasional/National Front)。最後構成國陣的成員黨除巫統、馬華公會和印度人國大黨外,另有泛馬來亞伊斯蘭黨(1973-1977年為國陣成員黨)、群眾進步黨、民政黨、砂拉越人聯黨(the SarawakUnited Peoples' Party)、砂拉越的土著黨(Parti Pesaka BumiputraBersatu/PBB)以及沙巴聯盟黨(the Sabah Alliance Party)。1974年,國陣正式以一個政黨的身份獲得註冊,到2000年,已生長成員黨1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