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馬路上輕揚的一粒灰塵 - 第十六章 外公外婆

第十六章 外公外婆[第1頁/共3頁]

隻能說父母太勤奮,太會過日子,把我們養得白白胖胖,在我生那場怪病之前,凡是環境下,我要比同齡人高出一截,有“胖司令”佳譽在外,要論打鬥,大我一二歲的小孩都乾不過我,以是成當然的孩子王。

情麵練達即油滑,風雨和光陰在外婆眼角堆起無數皺紋,內裡堆積著無儘的滄桑,也堆積著無儘的安祥,或許這就是佛性,每一名長命的白叟,或許都能夠稱作“佛”,稱作“活菩薩”。

2012年,外婆也歸天了。歸天之時,我特地告假,從單位趕到外婆家,見了她最後一麵,實在早幾年外婆身材就已經朽邁多病,吃了一輩子苦,又與病魔抗爭多年,走的時候倒也寧靜。

避禍在外,孤苦無助,不但儲存,並且立室。對於當時的父親來講,隻能說是福分。父親曾經多次講到外公的庇護,發自內心的感激,一向對外公外婆敬愛有加。

外公看重讀書,幾個小孩卻不是讀書的料,兩個孃舅初中畢業,兩個姨能夠隻要小學文明程度。大舅初中畢業在本村當了幾年代課教員,八十年代中前期,又當了幾年村支書,厥後到鄉裡的水電站事情。

曾經聽小姨講過一件趣事,一次年老的外婆單獨乘車去小姨家,堅稱在車上看到了我。我聽著都奇特,因為當時我還冇改行,正在軍隊退役,時候完整對不上。

一段時候,山民們都稱呼父親“大門生”,提到父親的名字,或許很多人不曉得,但一提到“大門生”,大家都熟諳。當時插隊的女知青,很多特彆情願靠近父親,因為需求庇護,父親終究挑選與母親在一起。

約莫七八歲時,外公到公社食堂當書記,公社食堂能夠製造冰棍,每次去公社食堂,外公就會帶著我們姊妹,到冰庫內裡拿冰棍吃,滿嘴都是甘旨。

打算經濟期間,商品都是憑票供應,跟著我們姊妹四個出世,采辦平常餬口用品的目標不敷用,外公一家節衣縮食,省下很多糧票、肉票、布票,全數給了父母。

外婆冇甚麼積儲,冇甚麼驚天動地的故事。和其他鄉村婦女一樣,辛苦奮作,養兒育女,特彆是外公歸天後的近二十年,一小我在鄉村餬口,本身洗衣做飯、砍柴授地,冇向後代說過任何難處。

小舅初中畢業以後,學了幾年木工,期間還常常做些小買賣,比如發賣冰棍。現在還記得小舅發賣冰棍的景象,騎著個自行車,載著個木頭箱子,在鄉村走鄉入戶叫賣。

外公對我們的一向是慷慨的,他此前地點的青樹供銷社,是我們去外婆家的必經之路,每當路過,他老是會從櫃檯中拿上幾顆糖,讓我們帶在路上吃。

冰棍是鼎新開放帶來的獨占的“清冷”影象,每到夏天,鄉村常常會有人騎著自行車,載著個木箱子叫賣。當時的冰棍是真正的冰棍,一層薄紙包裹,一根木棍穿戴一個冰塊,就是冰棍了,一頭包裹了綠豆的五分錢,甚麼都冇有的二分或者三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