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惠民政策[第1頁/共4頁]
玉如妍說:“實在這件事,一開端我也想過,朝廷直接撥款更便利。但是處所官員,如果有貪腐征象,將朝廷撥款中飽私囊呢?與其如許,我們不如省去周折,直接讓處所出款,天下創辦同一範圍的書院。比方說,我們限令他們興建書院,每個書院占地,師資都同一起來,以三個月為限,到時候我們派人去各地督導失策,哪個州府辦事不力就懲罰,反之,我們能夠嘉獎。並且直接由各地稅收出資,能夠讓百姓感遭到交的賦稅是真真正正用在本身身上。”
玉如妍領了聖旨出京,以欽差大臣的身份考查了京師周邊五個州府。
“你找我來到底有何事?”玉如妍不想和他膠葛,直接問道。
楊楚亭點頭道:“臣也覺得大學士的做法值得推行。很多惠民政策公佈下去,處所官員履行上卻各不不異。如果朝廷隻曉得公佈政策,時候並不拍官員去考查的話,即是冇有監督任務。那麼政策的公佈和實施就冇有連接在一起。”
下午,唐雲落早早就在茶館包廂中等著,玉如妍踐約來到。
是以,考查書院師父的重擔就落在了翰林院的身上。翰林院中人都是陳國飽學之士的代表,此次全數以欽差的身份,彆離奔赴各個州府,考查書院師父的學問品德。
“蕭大人此舉甚好。”玉如妍道,“也能夠在各地發下求賢令,廣納賢才。如果真的是人才的話,皇上能夠直接委任官職,也奉告諸國賢士,我們陳國皇上心胸天下。”
玉如妍每天“駐守”翰林院,幾近很少回學士府,也差未幾將阿誰“討厭”的鄰居淡忘了。直到有一天,玉如妍在翰林院接到了一張字條,上麵寫著:淨水茶館見。落款是一個“唐”字,玉如妍這纔想起來,這段時候都冇有見到唐雲落了。此次他相約,莫非是有甚麼事商談嗎?
“阿誰於煒不是過幾天就要處斬了嘛。”唐雲落說,“既然他們是一夥的,莫非陰山派就不會有所行動?比如劫個法場甚麼的。”
趙文政則說:“朕要的就是張揚。現在兵變初平,朕即位時候不久,民氣未穩。此番惠民之舉如果不大事張揚,如何能贏回民氣呢?”
“此話怎講?”趙文政問道。
勞累了兩個月,玉如妍隻感覺精力睏乏,那裡另有“水靈”?
玉如妍笑道:“實在臣已經想好了,陳國十三個州府,遵循縣鎮分又不計其數。以是此番以微臣一人之力,隻能在四周的幾個州府做一番實地考查。至於如何創辦免費的書院,臣覺得各州府縣鎮可選出一些才學品德俱佳的秀才,作為書院的師父,束脩從各地的稅收中抽扣,天下同一,也製止了各地束脩不同一而形成的膠葛。”
趙文政點頭道:“如許不但製止了因為俸祿穩定而引發的勤惰之彆,也進步了他們的辦事效力,並且增加了憂患認識,讓他們不敢懶惰。”